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历史久远,也影响深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快餐文化越来越盛行,大家都喜欢节奏非常快的音乐和影视剧,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去关注京剧,听京剧了,京剧中的韵味和情感也很少有人能够听得出来了。对于京剧中的一些文化都非常陌生,例如,为什么京剧中要男扮女装,京剧为什么被称为梨园呢?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
京剧为什么要男扮女装?
古代女子在台上只准许弹唱歌舞,不能粉墨登场演戏文,因为古代封建思想严重、男尊女卑,在戏文中常有身份高贵的神佛仙圣与帝王的出现,加之宫廷民间经常演唱神戏、庙会戏、庆祝戏,决不容许女子登场亵渎“神灵”,这样沿袭了近千年,也就相因成习,流传下来。所以在京剧中常常出现男扮女装的情况。
男旦有着古老悠久的历史。是戏曲里的一个专用词。简单的说就是戏曲里男扮女装、男唱女腔的角色。是戏曲表演行式之一,在**古典演剧史上曾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和主流的构成。这种表演形式不仅存在于京剧,也存在于其他剧种之中;不仅**有,外国也有。是属于反串艺术的一种。
一. 什么是男旦
20世纪上半叶,京剧“四大名旦”的出现把男旦艺术推向了一个顶峰。这之中所呈现的卓越技艺除了给人以美的享受之外,也传达着这背后所蕴藏的深刻文化内涵。而封建时代女子无权登台演出则成为了京剧男旦产生的主要原因。
二. 男旦的由来
“男旦”由来已久,从戏曲发展史上来看,汉初叔孙通定郊祀,制伪女伎,此为旦色滥觞之始。古代宫廷宴乐女子(歌姬)歌舞,直到唐代有梨园戏时,女子也仅仅是参加歌舞,从不粉墨登场参加演戏。宋代以后,元曲、明代杂剧、传奇剧……等,粉墨登场者,皆由男演员扮演女角色,此后产生出来的各种地方戏,亦皆由男演员扮演旦角。 我国舞台上“女旦”的出现则始于清末,清末著名男旦田际云首办科班培育女弟子,组班演唱时称之谓“髦儿班”,剧中生旦净丑角色皆由女演员扮演。当时男女不能同台演戏,直到**初年才有男**台合演之例。而如今天女旦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在戏曲里占有了一定的地位。 在**传统艺术流传中,有男子扮作女子的传统,自此也就有“捧男旦”的传统,甚至有时男旦比女旦都要红,比如京剧艺术大师、梅派唱腔创始人——梅兰芳先生,当然此外还有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并称“四大名旦”。 长久唱旦角的男人,日常的一举一动不免带有了柔媚女性时常的一些小动作,甚至使他们自己有时分不清自己的真实身份。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中与师哥段小楼唱了一辈子“别姬”的程蝶衣不是如此吗?张国荣对他的心理表现可以说是炉火纯青,这种心理又通过他的一言一行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张国荣在里面的虞姬扮相可以说是“风华绝代”了,不仅电影中的不少人迷恋他,就是看过这场电影之后的不少观众都十分喜爱。 总体来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男旦都有着不同的命运戏曲演员临时扮演自己行当以外的角色**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古代女子在台上只准许弹唱歌舞,不能粉墨登场演戏文,因为古代封建思想严重、男尊女卑,在戏文中常有身份高贵的神佛仙圣与帝王的出现,加之宫廷民间经常演唱神戏、庙会戏、庆祝戏,决不容许女子登场亵渎“神灵”,这样沿袭了近千年,也就相因成习,流传下来。
三. 古代男旦的生存状态
[1] 在历史悠长的封建社会里,妇女被**、被**是事实 ,但从事技艺表演的男人也同样受到**和歧视。在舞台上,通过男扮女装,女性可以成为男性创造的对象,可以逾越性别的藩篱,但这并不意味着男旦在社会生活中可以逸出等级的规范。“倡优不分”和“伶人”向来是和娼妓、流寇、盗贼相提并论并被世俗所默认的。在封建社会,演员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称谓“戏子”,这明显带有十分浓厚的世俗意味。 在**戏曲的发展史上,戏曲一直被视为有伤风化,君子不为的“末技”。元代南戏有“宦官子弟集错立身”一说,谴责宦门子弟当戏子。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贾宝玉因结交了一个叫棋官的戏子而被视为不长进,尽学坏,作为大逆不孝的子孙而被打的皮开肉绽。京剧传统中的“男旦”早期被称为“相公”,男旦汇集的地方被称为“相公堂子”。社会与心理的隔离将伶人的地位不容辩解地摆在了社会最底层。而男扮女角则更是被看作是“不入流”的人而被人鄙视。 自明迄清,男旦已成为一个群体,但社会对于他们的接受只在于玩物的层面。乾隆年间涌现出以蜀伶魏长生为**的男旦群,演出的剧目多半是遗留着**成分的“粉戏”。以色事居多,以技从艺少。而倡优地位的低下,使众多名伶为势所迫成为仕宦商贾所狎的对象。正如清代诗中所云:“朝为俳优暮狎客,行酒镫筵逞颜色……酒阑客散壶签促,笑伴官人花底宿”的狎优之风冠绝天下。人们在观赏其艺术创造的同时又侮辱他们、作践他们,艺术的尊荣与艺术创造者的低贱在他们身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的封建社会以男权为中心,在这个社会里人们可以认同富有阳刚气质的女性与比自己地位高的男性看齐,却很难接受带着娘娘腔色彩的男性向比自己地位低的女性看齐。对于扮女的男性多以之为耻的性别歧视观念也是受着这种几千年男权思想的左右。
四. 男旦的优势
1. 男旦的嗓音条件明显优于坤旦,男性由于生理原因,其假声结实,音色脆亮,中气足,有厚度,因而耐听。而女性的假嗓,往往尖细纤弱,缺乏厚重之感。
2. 男旦的扮相,尤其是年轻时并不比坤旦差。男旦中年之后或许会更加丰满,坤旦中年之后则容易发胖。虽然不少坤旦比男旦扮相更漂亮。但是在讲究唱念做打的艺术表演中追求的并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塑造更为完美的角色。而男性因为不具备生理方面的优势,则更会注重通过细节来刻画心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3. 男旦的武功把子以至打出手的程度更是坤旦难以企及的,尤其饰演刀马旦、武旦,男旦的优势更为明显。相对来说,男旦的艺术生命要比坤旦长的多。
京剧被叫做梨园的由来
大家都知道戏曲界俗称梨园行,戏曲演员称梨园弟子,对此人们已****。但要问起缘由,恐怕很多人就会语塞了。
“梨园”指代戏曲可追溯到唐初,和唐玄宗李隆基有关。唐玄宗幼年即喜爱歌舞,并能表演。据史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梨园弟子’。”玄宗继位后选了宫廷内的一片梨园作为排练歌舞场所。当时,这块梨园和周围的枣园、桑园、桃园等并无区别,只是由于唐玄宗在这里排练歌舞,才由一个单纯的果木园圃逐渐成为演习歌舞戏曲的场所,“梨园”的性质才起了变化(这就是唐玄宗被戏班供奉为祖师爷的原因)。特别是白居易《长恨歌》中有“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的描写,这一指代称谓就更加流传下来。
由此看来,唐玄宗的这个“梨园”应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培训演员的地方。除了请专门的人士来教习外,还请当时有名的文人雅士为他们编撰曲艺,像当时著名诗人李白、贺知章等人都曾为梨园编写过节目,这里就成了集歌、舞、戏于一体的练习场所。
京剧界追根溯源就到了“梨园”这个地方,于是,就用了“梨园”的名称,世代相传,称戏曲界叫“梨园界”,这一行业叫“梨园行”,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而有几代人从事这个事业的家庭为“梨园世家”。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