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被晒伤,长大后皮肤细胞演变为癌细胞的机率也会比较高?肤色白的人较易罹患皮肤癌?婴幼儿竟然也可能罹患血癌?本文介绍三种常见癌症:皮肤癌、血癌与淋巴瘤。只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这三种癌症的预后情形皆可乐观以待。
皮肤的基本功用为保护人体免于受到病菌侵袭,亦可避免受到电磁波伤害。
而皮肤癌即为皮肤**产生的恶性肿瘤,全身的皮肤都可能会病变为皮肤癌,所幸绝大多数的皮肤癌都出现在皮肤较表浅的位置,可以及早发现,除非癌细胞转移,否则不会发生在太深的部位。
基底细胞癌外观看起来有点像痣,一开始只是一个小节结而已,会慢慢变大,呈现肤色透亮或黑色,有时候则以溃疡表现。
大多数的基底细胞癌分布在脸上和鼻子上,是所有皮肤癌中最常见的种类。基底细胞癌的形成与过度日晒有关。
鳞状细胞癌的成因也与日晒有关。通常一开始仅为脱屑性斑块,不过会逐渐增厚,演变为硬块,表面常会有溃疡。大多为单一斑块。分布位置为脸上、嘴唇、耳朵或身体任何部位。
通常为单一斑块。病程的变化为:一开始是边缘不规则的深色斑块、可能颜色不均,逐渐越变越大,在颜色的表现上,黑色、棕色、灰色或蓝色都有可能。
黑色素细胞瘤常出现于脚底、脚趾甲周围。当脚底的痣大于0.6公分、或是脚趾甲附近的皮肤产生黑色变化时,就要特别小心。
1、肤色白的人较易罹患皮肤癌。因为皮肤白皙的人皮肤**内的黑色素较少,肌肤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伤害。
2、长期大量曝晒在紫外线之下。喜欢日晒却不爱防晒的人,有较高的机率罹患皮肤癌。
3、从小被晒伤,长大后皮肤癌变的机率也会比较高。婴儿的肌肤相当娇嫩,年纪越小被晒伤(甚至晒到起水泡),长大后越易成为致癌的危险因子。
4、长期受辐射线影响,可能会引发皮肤癌。
5、免疫机能低下者,罹癌机率也较高。
6、曾经烧伤、烫伤,并且留下疤痕者要特别注意疤痕处是否有变化。疤痕来自于皮肤细胞受损,随着时间的流逝易有病变。
7、老年人较易罹患皮肤癌。
8、有皮肤癌家族史的人,如果皮肤有不明斑块,最好定期至医院接受检查。
9、慢性鉮中毒的人易罹患鳞状细胞癌。井水的含鉮量比较高,尽量不要饮用过多井水。
10、小腿有慢性溃疡者,容易罹患鳞状细胞癌。另外感染人类乳突病毒也属于危险因子之一。
11、本身有很多痣的人,要随时注意痣有无变化,以免痣病变为黑色素细胞瘤。
1、痣或斑块的形状不对称、边缘不规则。
2、同一个斑块或痣上有多种颜色、或是颜色持续变化。
3、出生就有的胎记大于5公分以上、或是后天所生成的痣大于0.6公分,若持续变大,可请皮肤科医师检查。
4、从*的痣或斑块,演变为隆起的痣或斑块。
5、如果身上有慢性溃疡病灶,假使过了数月仍无法自行痊愈,就要注意。
(假使痣或斑块数年一直没有变化过,会形成皮肤癌的机率就不高。一旦有不明的皮肤斑块形成且越长越大,应尽早请医师检查。)
从小被晒伤,长大后皮肤细胞演变为癌细胞的机率也会比较高?肤色白的人较易罹患皮肤癌?婴幼儿竟然也可能罹患血癌?本文介绍三种常见癌症:皮肤癌、血癌与淋巴瘤。只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这三种癌症的预后情形皆可乐观以待。
当医生怀疑痣或斑块为皮肤癌时,就会将该皮肤**切片检查,切片后即能确诊。若罹患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因为此两种癌细胞转移的机率很低,通常只要皮肤切片即可;
倘若罹患黑色素细胞瘤,因为癌细胞易转移,所以除了皮肤切片检查,可能也要作电脑断层、照胸部X光,确认癌细胞是否转移出去。
又由于黑色素细胞瘤的癌细胞通常是藉由淋巴结转移到其他器官,所以同时也可能要作淋巴结采样检查。
不同的皮肤癌也有不同的治疗方式。基底细胞癌的治疗方式会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采局部麻醉,治愈率很高。倘若不想以手术治疗且肿瘤较小,亦可采电烧或冷冻治疗。
鳞状细胞癌的治疗也是以手术切除为主,因为手术才能根除病灶。另外病灶若小于1公分,可采用电烧;病灶若大于1公分,可采放射治疗。不过放射线治疗的副作用则为皮肤会红肿疼痛。
至于黑色素细胞瘤就要看肿瘤厚度、有无溃疡、是否有局部淋巴结或远端转移而定。如有远处转移才会采用化疗,不过化疗仅能缓解疼痛症状,效用不大。
在肿瘤的厚度方面,如果肿瘤不厚,可广泛性局部切除,但在病灶周围也要留1~3公分安全距离,以防止有潜在的癌细胞;
万一肿瘤较厚、或是确定癌细胞已转移至淋巴结(淋巴结肿大为症状之一),医疗处置大多为广泛性切除肿瘤,并搭配局部性淋巴结切除,以防止癌细胞扩散。
皮肤癌只要癌细胞还没转移,一般预后皆不错。为了避免病情复发,手术后每3~6个月要追踪一次,至少追踪3~5年。
其实只要作息正常、营养均衡、经常保持愉快心情与适量运动,身体的免疫机能良好,罹患皮肤癌的机率通常不高。此外也有几个小诀窍有助于预防皮肤癌的形成:
1、富含维生素C的各式水果可多加补充,因为维生素C有抗氧化的效用;若营养不均衡亦可斟酌补充综合维他命锭剂。
2、由于晒伤后的皮肤**容易病变,所以白天出门前要作足防晒功夫。衣物无法遮蔽的地方要涂抹防晒油,出门前30分钟擦第一次,并每隔2个小时随时补充。也可以撑抗紫外线的伞或戴宽边帽,甚至是戴口罩。
3、中年以后,若发现有新的痣生成、或是有不明斑块出现,最好要留意一下外观的变化。若有经久不愈的溃疡或是原有的痣逐渐变大时,应请医师检查一下比较保险。
血癌又称为白血病。不同于一般常见的恶性肿瘤,血癌常以血球的异常增生引发血球功能异常作为表现。少数亦会产生如肿块聚集的现象,如骨髓性肉瘤。
血癌来自于不同分化阶段中的血球细胞。这些原本会成为成熟白血球、红血球及血小板的细胞在成熟分化的过程中,因基因突变或染色体断裂等因素,造成单一细胞异常增生,破坏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及引发血球功能异常。
在分类上,可依细胞的型态或来源,区分为急性、慢性、骨髓性及淋巴性等不同种类的血癌。
当恶性肿瘤细胞聚积在骨髓中,会因骨髓衰竭而引发贫血,此外血小板也会减少。病患会因为贫血而容易疲惫,爬楼梯时也易喘,并伴随胸闷、头痛、头晕等现象。
血小板低下则容易出血,初期在关节活动处易见许多小出血点伴随着如牙龈出血、肠胃道出血的症状。
白血球数量可能上升,但不**抵抗力更强,增加的多半是不具有战斗能力的癌细胞,真正能发挥效果对抗外来病菌的成熟白血球相对减少。
如此一来,不仅感染的机会大增,血液中过多白血球增加血液黏稠度,亦会增加中风、****的机率。某些特定亚型更会影响正常凝血功能,抑或造成牙龈、皮肤或是淋巴系统肿大。
血癌或淋巴瘤的许多成因目前仍无法确定。不过仍可归纳出一些容易影响基因变化的危险因子:
1.先天遗传性疾病或本身有家族史。
2.如苯、化学治疗药物、辐射线等。
3.感染特定病毒或细菌,如EB病毒或爱滋病毒、胃部幽门杆菌感染等。
由于大多数的血癌存在于骨髓及血液中,因此疾病的预后不像一般常见肿瘤,可以利用肿瘤的大小或是否转移作为预测。
多数血癌的诊断都需要接受骨髓的穿刺切片,藉由病理切片观察骨髓中芽细胞所占的比例而定。
骨髓穿刺是一项安全性相当高的检查,一般人常将脊髓穿刺和骨髓穿刺混淆。骨髓穿刺是由胸骨或肠骨等处抽取骨髓、或采骨髓**切片。
过程其实和一般抽血类似,惟骨髓位于骨头内,故需使用较粗硬的针头突破硬骨的部分,以抽取髓部。在良好的局部麻醉下,施作时仅有轻微的疼痛,在抽取骨髓或切片时,会感到一阵酸麻。
但施作后一般不会再有麻痛或产生长期后遗症。骨髓穿刺切片虽存在着感染或出血的风险,但感染机率很低。由于为侵入性检查,凝血功能不佳的人应先与医师充分讨论后再决定是否要采行。
对于血癌病患的治疗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一是**性疗法及各种抗癌治疗。所谓**性疗法,是指对于癌症引发的并发症作良好的**,如贫血、凝血功能异常、感染及肿瘤溶解症等。
适当地输血、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感染,初步使血球量降至较安全的范围,都是很重要的**性疗法。
由于**来医学的进步,在血癌的治疗上产生许多不同的改变。最大的改变应属于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可使用标靶药物治疗;
而在淋巴瘤方面,单株抗体的使用也使病患痊愈的机会大增。但大多数的病患仍需要接受化学治疗。
和一般固态肿瘤的情况不同,急性白血病一般较为凶恶,但确实有相当比例的病患在治疗后可以痊愈。
而慢性白血病**来在标靶药物的使用下,存活期亦延长许多。因此,积极地对抗癌症,接受化学治疗或其他正规抗癌疗法,是对抗血癌的不二法门。
由于大多数的血癌病因不明,要能够事先防范并不容易。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才是对抗血癌的重点。不过藉由维持健康的身体机能,生活规律、少接触不必要的污染,对于健康仍然有帮助。
淋巴瘤也是淋巴性白血球所引发的癌症。和淋巴性血癌不同处在于:一般所指的淋巴瘤常以淋巴结或体内的肿块作表现,但有时亦会在周边血液及骨髓中发现癌细胞。
在部分的情况下,淋巴瘤和淋巴性血癌是互相重叠的。淋巴瘤的分类,主要可区分为何杰金式及非何杰金式两类。非何杰金式淋巴瘤中可分B及T细胞淋巴瘤。
此外可按照疾病进展的速度分为高恶性度及低恶性度淋巴瘤。一般常见的弥漫**型大细胞淋巴瘤,便是属于高恶性度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则为低恶性度淋巴瘤。
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淋巴瘤细胞聚集有关。常见的症状包括:
1.淋巴结肿大。肿大的部位可能会出现在颈部、腋下或鼠蹊部等淋巴结较表浅的部位。不过即使是淋巴结肿大,也不一定是淋巴瘤,一旦摸到身上有不明肿块越长越大,最好去医院请医师检查。
淋巴瘤所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常会有不对称、坚硬、和附近软**相互黏附的现象,且多为无痛性。
2.淋巴瘤细胞亦会聚集于骨髓中,因此抑制了其他正常血球生成而产生贫血、血小板低下、白血球低下、容易感染出血等现象。
3.肝脾肿大。肿瘤细胞聚集于肝脾所造成,可能会影响肝功能,造成血球破坏而加重贫血症状。
4.例如:发烧、夜间盗汗、体重减轻等,由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素**液循环全身后所引起。
淋巴瘤的诊断还是要靠**切片。一般会用影像导引(如电脑断层扫描、超音波),判断淋巴瘤所在的部位,再以切片针穿刺切片确诊。
在一些较难切片的情况下,仍有可能需要手术切开取得检体。除病理切片判定外,亦需细胞遗传学分析辨别。
不同淋巴瘤的预后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皆不同。整体上来说,高恶性度淋巴瘤生长快速,产生症状又快又急,若无及时治疗,常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或什至是**。
相对来说,低恶性度淋巴瘤生长较缓慢,但对于化学治疗的效果却不如高恶性度淋巴瘤来得好。
高恶性度淋巴瘤治愈的机率则会比一般固态性肿瘤来得更高。低恶性度淋巴瘤虽不易治愈,但由于肿瘤生长缓慢,一般病患存活期也较长。
对于一些和特殊感染相关的淋巴瘤,如胃部淋巴瘤,甚至可以藉由抗生素治疗胃部幽门杆菌后,令其自动消失。
**来单株抗体的发明提升了原本化学治疗的反应率,目前健保在许多淋巴瘤的治疗中,都有给付单株抗体的使用。另外对于一些局部的淋巴瘤或治疗后残存的肿瘤,亦可考虑使用放射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