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措施
1、加强对不洁食物的辨别
生活中应加强对不洁食物的辨别。不得采购、加工、销售**变质的食品,加工经营的所有食品原料必须新鲜。应选择正规商家的合格加工制品,不买街头无照(证)商贩出售的盒饭及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以防病从口入。
一些细菌在食品上繁殖后并不会改变食品的外观、气味,所以不能单纯地以食品是否腐烂、变味来判断能否食用。
2、现做现吃、生熟分开
对加工食物应该现做现吃,尽量不要放置过长时间。如果食物变味变馊,应立即停止食用。注意清洁卫生,避免生、熟食品之间的交叉污染。凉拌菜应现做现吃,并加入些生蒜杀菌。
3、不吃变质、腐烂的食品
新鲜食品,要及时放入冷库或冰箱保存。剩菜剩饭最好不要留。不吃**变质的剩饭、剩菜,放置过久的饭菜也不宜再吃。剩菜剩饭确实要留的也一定要经过充分加热灭菌后才可食用。味道异常、难闻及手感发粘的畜禽肉坚决不能食用。
4、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家中所剩的食物一定要及时放入冰箱保存,高**热后再食用。生吃瓜果前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勿暴饮暴食,可导致消化道损伤,降低胃肠道的正常抗病能力。
5、注意清洗和消毒
严格做好炊具、食具及食物的清洁卫生工作。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都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如厨房的刀具、案板、抹布要经常清洗、消毒。
6、注意食物的高温杀菌
生肉、乳、蛋和蔬菜等不可避免的带有各种细菌。充分加热是杀灭食物中致病细菌的关键措施,食品所有部位的温度都必须达到70℃。各种食品食用前最好蒸熟煮透,特别是肉类。剩余饭菜和存放时间达4小时以上的熟肉或肉制品,食用前必须回锅。不得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
尤其对水产品的烹调需格外注意,应烧熟煮透,切勿生食;对于宜生食的水产品(如海蛰)宜用40%盐水(饱和盐水)浸渍保藏,食用前用清水反复冲洗或**后用食醋拌渍。
7、冰箱并不是“保险箱”
大部分细菌适宜的繁殖温度在 37℃左右,在10℃以下,绝大部分细菌繁殖缓慢。因此,冰箱贮存的食物只能延缓细菌的繁殖生长,不能杀灭细菌。一些致病的细菌,如李斯特氏菌、耶尔森氏菌等甚至能在4℃左右缓慢繁殖,所以冰箱并非保险箱,食品不宜在冰箱中保存过久,食用前必须再次加热。
8、防止食物被鼠蚁苍蝇等污染
细菌可通过尘土、昆虫、粪便、食品加工、人的携带等方式传播。其中,防止老鼠、苍蝇、蟑螂孳生等对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也很重要。
9、**加工量,切忌超负荷生产
食品的加工量应与加工能力相吻合,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卫生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10、警惕不适症状
凡进餐后一天内突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在短期内在同一食堂进餐的多名人员发生相同的不适症状,就应怀疑为食物中毒。此时应迅速呼救,以防发生意外。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原则
1、防止细菌污染
防止食物被细菌污染,需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保持食品制作场所的卫生;严格做到生熟分开;防止老鼠、苍蝇、蟑螂滋生。
2、抑制细菌繁殖
保存食物安全的温度范围是<5℃和>60℃;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得超过2小时;冰箱内食物不能过久存放;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
3、杀灭细菌
加工大块肉类食品要保证足够的加热时间,使肉的中心部位熟透;厨房的刀具、案板、抹布要经常清洗消毒;冰箱中储存的剩菜饭,吃前要彻底加热至沸腾。
食物中毒的急救
1、催吐
如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1~2小时内,可采取催吐法。立即取食盐20克,加开水200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几次,促进呕吐;也可用鲜生姜100克,捣碎取汁用200毫升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荤食品,可服用十滴水(药名)来加速呕吐。也可用筷子、手指或鹅毛等刺激咽喉,引发呕吐。
2、导泻
如果病人服用食物时间较长,一般已超过2~3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30g一次煎服,老年病人可选用元明粉20g,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对老年体质较好者,也可采用番泻叶15g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也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3、解毒
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ml加水200ml,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采用紫苏30g、生甘草10g一次煎服。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的饮料灌服。
4、及时就医
因导致食物中毒的原因错综复杂,临床中毒症状的轻重不一,故在简单的急救处理后,如病人的症状未见好转,或中毒较重者,应尽快送医院,以免延误病情。
在治疗过程中,要给病人以良好的护理,尽量使其安静,避免精神紧张,注意休息,防止受凉,同时补充足量的淡盐开水。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