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探索发现 > 科学探寻

过度理由效应是什么?给自己寻找看似合理的外部理由

解答:过度理由效应在1971年被心理学家德西发现的,主要讲的是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行为的合理,最终会不断寻找理由。假如找到了看似合理的原因就会放弃寻找了。下面和探秘志仔细了解下这种效应吧。

过度理由效应

过度理由效应和曼德拉效应、莲花效应等有些不一样,这可以说是一个社会心理现象,人们想要解释自己的行为的时候,最开始会找到比较浅显的外部原因,当外部原因可以成功解释事情的时候,就不会深究内部的原因了。

过度理由效应实验

1971年心理学家德西和他的组手采用实验的方式,只为了来更好解释这种效应。这个实验分成了三个阶段,阶段一每个人尝试解题,但是没有奖励。阶段二,将实验的人分成两个小组,每个组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就能获得一美元的奖励。阶段三,自己休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个实验主要是为了更好了解实验对象是否可以一直保持着对于解题的兴趣。

最终发现,没有奖励的小组即使在休息的时候依旧没有放弃解答。而奖励小组在有报酬的时候相当努力,但是一旦**活动就不想继续解答。

第二阶段的时候,正是因为奖金的**让他们更加热情,这也是外部的原因,最终造成比较明显的过度理由效应,他们想用金钱作为自己解题的原因。但是假如这个外部原因一旦死去,他们也就失去了兴趣。

而另外一个没有任何奖励的小组,没有受到金钱这个外部原因的**,一种保持着对于解答题目的热情。

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在每个人的身上过度理由都是可能发挥作用的。很多人为了让自己的行为看着更加合理一些,可能会不由自主寻找理由。在寻找理由的时候当然最开始都是找一目了然的,假如这些理由可以解释这款行为的话,很多人就不会继续追究了。

过度理由对人的启示作用

第一在寻找理由的时候,不要在简单找到外部理由就停下脚步了,一定要继续努力挖掘背后的原因。

第二假如下定决心进行某件事情,就不要给它很多的外部理由。可能外部理由过于充分,一旦失去这个理由很多人就不会继续进行这件事情了。


对生活向来浪漫的我。一直在追求美好的自己,如果心里所寄的希望和理想不再那么高,就不会再让美丽落到虚空,就不会有太多的遗憾,就不会总感觉残缺,就不会产生极致的绝望……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由用户上传分享,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本站立场。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相关图片
相关单图
热门图文标签
热门图片标签
热门词条推荐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信息
我的男神是帅比☀
(0)赞
2022-05-25 02:53:20
相关专辑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