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气寒冷,有说法称“寒从脚起”,这是因为从养生理论上来说,脚离人的心脏最近,并且负担最重,脚部保养工作没做好,就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因而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甚至诱发其他疾病。冬季养生可以多用热水泡脚,尤其是那些手脚容易冰凉的人群,冬天泡脚带来的好处更多。
冬天把双脚泡在热水中,可以起到御寒作用。这是因为人的脚部有体内各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用温水泡脚的时候,这些反射区受到刺激,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调理内分泌系统,增强各器官机能,起到抵御寒冷,防治疾病的效果。同时热水的刺激会加快足部的微循环,如果是用添加中药材的水泡脚,水中的药物成分还会被快速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保健功效更明显。
1.促进脚底的血液循环。人体的脚底处于身体的最底部,在冬季,循环的不是十分充足,泡脚有利于血液循环,带走体内的废物,同时,也能供给养分,泡脚可以通过神经反射来治 疗疾病。要根据病情来调整泡脚用料的,每次泡脚时间最好为半个小时。
2.促进新陈代谢。泡脚能使体内循环加强,让血液输送至足部末梢。这能减少高血压、心脏病及中风等高危险疾病的发生几率。但要注意水的温度要够热,但不会烫伤,温度在摄氏45度左右。
3.能缓解头痛。将双脚浸到大约40摄氏度的热水中,约15~20分钟后,头痛会有所缓解。这是由于双脚血管扩张,血液从头部流向脚部,能相对减少脑充血,最终缓解头痛。
4.治疗一些疾病。经常坚持热水泡脚,不仅能治疗脾胃病、风湿病、失眠等疾病,还对截瘫、脑外伤、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风、肾病、糖尿病等大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5.能帮助退热。对于感冒发热,热水泡脚有利退热。
如果想护肾,最好选择在晚上9点左右泡脚,效果最好。晚上9时泡脚最护肾,有助于体内血管扩张,利于活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泡脚后,隔数分钟即入睡,补肾效果更佳。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补肾,是因为此时是肾经气**较衰弱的时辰,在此时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同时,白天紧张了一天的神经,以及劳累了一天的肾脏,都可以通过泡脚在这个时候得到彻底放松和充分的调节,人也会因此感到舒适。
另外,早晨泡脚可以提神醒脑。晚上睡觉时身体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血液循环不畅,早上泡一下,正好能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养生之道网提醒,太饱太饿时都不宜泡脚。在过饱、过饥或进食状态下泡脚,会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容易出现头晕不适的情况。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吃完饭后,人体内的血液集中流向消化道,如果这时用热水泡脚,就会使本来应该流向消化道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时间长了会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营养不足。
泡脚时,水温不能太热,以40℃左右为宜,泡脚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半小时左右为宜。由于金属易冷,所以泡脚的容器最好用木盆,其中可放一些有利于活血的丹参、当归;或放些连翘、金银花、板蓝根、菊花,以起到降火清热的作用。
很多人用中药泡脚一两次,发现作用不明显,就觉得中药泡脚效果差,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大家都知道,中医中药疗法在疗程方面都是比较长的,所以中药泡脚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不少人觉得中药比较贵,煲一两次就丢垃圾桶太浪费,所以他们会把中药翻煲多次,其实这样的做法是浪费时间而已。中药药效一般煲两次就已经全部**,如果再煲第三次,那么这些中药水几乎没有什么药效了;而中药泡脚片更是一次性使用的产品。
泡脚时间越长越好这个想法同样是错误的,中药泡脚一般泡40分钟即可,40分钟可以让足部毛细血管吸收够有效中药成分了,而且泡脚时间太长容易冒大汗,汗液流失过多对心脏是有损害的。
很多人在泡脚的时候都是选用高温度的水,他们认为温度高,对促进中药成分的吸收和血液循环方面有帮助。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40度左右为人们比较适应的温度,过高的温度,会烫伤皮肤,而且血液循环一下子太快的话,导致血液上冲,反而引起不适,甚至出现虚脱。
1.肚子太饱或者很饿的时候,不要泡脚。因为泡脚会影响胃部的供血,这个时候泡脚对胃的伤害比较大。
2.泡脚后不要马上睡觉,要趁着脚部发热,揉揉脚底,待全身热量缓解之后再入睡。
3.糖尿病患者应特别留意水温高低,因为这类患者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容易被烫伤,从而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
4.脚气患者要小心感染,患有脚气的人,病情严重到起疱时,就不宜用热水泡脚,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伤口感染。足部有炎症、皮肤病,外伤或皮肤烫伤者也不易泡脚。
5.老年人泡脚不要太久,泡脚时间过长会引发出汗、心慌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