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芮在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单上夺得的这枚金牌,对于长久以来在竞技体育方面一直处于低谷的重庆体育而言,划时代的意义不仅是对历史的突破,也不只是在明年的全运会金牌榜上加了个“1”,更重要的是,李雪芮的奥运冠军证明了重庆体育**来在后备力量培养,在转变思路,强化“借鸡孵蛋”模式探索上的成功。
李雪芮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更不是与重庆体育本身没有多大关系的。如果您了解了李雪芮成长发展过程中那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您就会明白,即便没有李雪芮,也会有王雪芮,张雪芮的成功。就像李雪芮的启蒙教练李响那句感触,“如果没有市体育局新的思路和**,没有他们创造的条件,李雪芮再有天赋也只能被埋没。”
一人夺冠
众人划桨
天赋异禀却险些被荒废
庆幸遇上好**好时机
进军伦敦全靠重庆助力
【一个奥运冠军的身后,究竟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
天赋异禀,培养条件受限
14岁时教练就不知道教她啥
李雪芮是个天才。2004年,13岁的李雪芮就进入了市体育技术运动学院的专业队。然而,不到两年时间,专业队的教练就发现已经没什么可以教给李雪芮了,“她的提高速度很快,如果以我们这里的条件,放在这里就是浪费了。”
竞技处处长柯萍透露,当时羽毛球队还专门重金聘请了来自上海的戴金良和来自江苏的赵新华,作为李雪芮的专职教练,但仍然很难帮助她成长,“其他不说了,单单是跟她对练的人,重庆就找不出来,让这么好个苗子天天跟一些二把刀对练,简直就是耽误人家。”
市体育局副**王霓也承认,“无论是教练员水*,还是场馆条件,以及后备保障力量,当时的重庆市专业队跟先进省市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