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图说娱乐 > 明星

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传奇经历 丈夫去世改变一生


 

  1954 年,董明珠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家庭,兄弟姊妹七人,她最小。儿时的董明珠性格腼腆温顺,总是微笑着听别人说话,几乎别人说什么她都同意,“好啊”、“可以”、“没问题”是她的口头禅。因为担心在火车上吃东西难看,她最初在格力出差时,甚至在火车上饿了一整天。她很爱美,极为注重个人形象,这一点从她几乎不重样的衣服打扮中大约可以看出来。

 

  在她看来,这辈子最大的转折点,是丈夫的去世。“如果不是这件事,我不会走现在这条路。如果他在,也不会同意我来珠海。”

 

  她丈夫在儿子2 岁时病逝。数年后,董明珠孤身一人来到了珠海,后来加入了格力。那一年,她36 岁,她的儿子东东8 岁。那时的格力还叫海利,是一家投产不久、年产能约2 万台的国营空调厂,没有核心技术,只能做空调组装。

 

  她在格力的第一个岗位是销售人员,被安排负责安徽市场。到合肥的第一件事,是向当地一家拖欠了42 万货款的经销商追债。

 

  关于她追讨这笔债务的过程,曾经被很多**详细描述过:

 

  董明珠锲而不舍天天去找那位经销商,经销商爱理不理的样子。直到下班时,董明珠站起身,一个人回到旅馆。再后来,那位经销商干脆避而不见,这更激起了董明珠的犟脾气,天天去“堵”,终于有一天把他堵在办公室大叫:“你要么还钱,要么退货。否则从现在开始,你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

 

  经过40 天的斗智斗勇,饱尝冷落、戏弄和欺骗后,董明珠终于追回了货物。从此,她立下决心采用“先款后货”的策略。然而,那时的格力在空调界默默无名,“先款后货”几乎不可能。在一次次碰钉子之后,安徽淮南一家电器商店的经理终于被董明珠的真诚所打动,答应进20 万元的货试试看。董明珠终于拿到了20 万元的支票。

 

  再后来,格力在淮南的市场被打开了。在芜湖、铜陵、合肥、安庆,董明珠都打开了局面。仅仅1992 年,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就突破1600 万元,她一个人的销售量占整个公司的1/8。

 

  1994 年底,在格力电器最困难的时候,董明珠接过了经营**一职,经历了很多**。一年之后,销售收入增长了7 倍,达到28 亿。

 

  从此,她作为神奇销售员声名远播。

 

  在格力的这些年,董明珠没有休过年假,直到现在才可以过个礼拜天。最大的愉快,是看格力的销售数据增长。她喜欢以这些数据来说明这个企业在成长:1994 年底,她接手格力电器时,实际年销售才4 个亿左右,但至2012 年,格力已经实现1000 亿的销售,在世界上连续8 年销量排在第一。

 

  而她也已被称作家电业的“拼命三郎”、“**的阿信”。她从底层的业务员做起,一步一步走到总裁、董事长的位置上,数次入选**《财富》杂志“全球50 名最有影响力的商界女强人”,成就了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民族品牌。在**复杂的商业环境里,在国有体制内,她依然能坚持原则和个性,有棱有角。

 

  在董明珠看来,“一个好的**者,必须具有强势的责任感。我想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被乌纱帽左右,如果你认为我做得太过分了,把我免掉了也不足为奇。但如果给我做,我一定要坚持原则。”

 

  偶尔,她也会“检讨”自己,说“可能我的原则性太强了。”然而,她还是始终坚持,“管理就是铁的,刚性的,**是不可随意改变的。”

 

  有人说,这与朱江洪的宽容和大度密不可分。

 

  董明珠承认:“如果没有他在我背后的这种**,我肯定也做不到,你想讲原则也不行,没给你讲原则的机会和环境。”

 

  在**的电器行业,朱江洪与董明珠的配合被视为“绝配”。朱江洪主抓生产和科研,强调工业精神和技术研发;董明珠长于营销,主抓市场和财务。朱宽容,心胸博大;董强势,原则性强。朱董两人默契配合,成就了这家“**最优秀的上市公司”。
 

  科龙电器前总裁王国端曾有过这样的比喻,“朱江洪遇到董明珠是朱的福气,董明珠遇到朱江洪是董的运气。” 竞争对手也说,这两个人要是吵架,或者有一个生病,或有一个退休就好了。

 

  他们默契合作了接近20 年,直至2012年5 月朱江洪退休。

 

  董明珠在第二本自传《行棋无悔》中,谈到了她和朱江洪的事业默契:

 

  “我希望有一天能超过朱总,我相信他也希望我能超过他;但我还相信,朱总希望自己永远站得比我高,就像他现在是董事长我她承认,**过大确实容易犯错误,但容易犯错误不**就一定会犯错误。她说,她每天都在反思,以保持清醒的头脑。是总经理一样……说句稍微出格的话,如果不是我1994 年回来帮忙整顿经营部,格力不会有今天。从这一意义上讲,朱总也是幸运的,如果他不认识我,将会是他的一大遗憾。”

 

  她说,她唯一要做的是把**队伍带好。“我的责任是为那些想做事业的、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创造一个好的*台和环境,最起码给努力工作的人公*公正的机会。在格力的环境里,我们不容许偷鸡摸狗、弄虚作假的人存在。”

 

  她认为,**者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因为不公*的**,一定会带来不公*的结果。那些很会在你面前表现的人得到提拔,那些很卖力工作却没到你面前表现的人得不到公正对待,这样的环境很糟糕,对企业是巨大的伤害。不公*、不公正的环境和人才机制,只能培养又奸又猾的人。

 

  “为什么我要提这12 字方针,就是为了渗透这种公*公正的文化。”

 

  不可复制的董明珠

 

  在董明珠的办公室里一直挂着一幅字:

 

  “献身企业忘自我,棋行天下女豪杰”。这是朱江洪在2005 年送给董明珠的生日贺礼。

 

  董明珠的**们都说,她的这一生完全奉献给格力了。他们称赞她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企业家,有很执着的敬业精神,舍弃了一切奉献企业,对企业没有私心,拥有敏锐的市场判断力,有着显赫的业绩……董曾有过这样的感慨,“在这个社会,男性是主导地位。女性在这个岗位上背后要付出很多,作为一个女性,要**一帮男士,怎么能够让他们信服你,那真的不是靠你简单的亲和力,那是要靠智慧的。而且更多的是,你要比他更加执着和拼搏,你要比他做得更好,你的判断力比他更强。”

 

  董明珠的一位民营企业家朋友感叹说,董明珠为格力付出了太多,比民营企业家对自己企业的付出还更多。“她已经这么成功了,还经常出差,一有时间就去看市场,我们自己做老板都做不到那么敬业。”董明珠几乎没什么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见人就推销格力,句句离不开格力。

 

  在这位与董明珠有多年交往的企业家朋友看来,董明珠很廉洁,完全没有私心。在国有企业的***中是罕见的。

 

  她没有亲人在格力,甚至为了格力的利益,她与自己的亲人翻脸了。

 

  那是在1995 年,格力空调全国货源紧张,一个经销商找到董明珠的哥哥,希望通过他的关系拿到格力空调,按2% 给他提成。她哥哥向她提出了拿货要求,结果被她拒绝了。同时,她也停掉了这个经销商的货。

 

  “当时是1995 年,到现在10 多年过去了,我哥哥到现在也没有理解,他认为我手下有**,但却没有用好,没有为家人谋利。”

 

  但至今,董明珠仍然认为,正是因为坚持了原则,通过这样严格的管理,格力电器从1996 年到现在和经销商没有一张合同,从1995 年以后没有了应收款,从1997 年到现在没有在银行贷过一分钱。

 

  在董明珠看来,“作为**者你必须没有私心地去做事情,否则这个企业搞不好的。” 她感叹,如果企业家都能放弃自我,**有多少优秀的企业可以成长起来?“但现在的问题的是,人一旦有了**就容易变成私用了。”

 

  她甚至坚持认为“决定企业好坏的不是体制问题,而是***的能力。”“有人说把**建好交给谁都行,我说错了。实际上不管什么时代都是一个***的作用,即**力的问题。**再好,他也可以把它**。格力选人的条件很简单,道德摆在第一,能力次之,坐在这个岗位的人一定是忘我地、能够舍弃自己所有利益的人,这个企业才***。”

 

  董明珠自我评价是一个始终具有奉献精神和挑战精神的**者。而从她**的第一天起,她就开始有意识地以这两个标准来培养**人。

 

  董明珠的一位**说:很难找到一个像她这么无私和投入的人了。

 

  董也坦言,这太难了。“有些人现在看起来可能很好,但掌权之后可能不一样了,现在你是看不到的。怎么找一个知足的,甚至愿意为了企业付出一生的人,真的很难,这是最大的问题。”

 

  董明珠几乎无可复制。在格力,董明珠以她的无私、公正和奉献赢得了持久的权威和拥戴。她的**们害怕她,敬畏她,崇拜她,**她。

 

  最重要的是,他们愿意追随她。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相关图片
相关单图
热门图文标签
热门图片标签
热门词条推荐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信息
懂得谦让
(0)赞
2021-04-07 01:28:31
相关专辑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