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妈妈都认为,母乳性黄疸就是由于喂母乳引起的,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母乳喂养宝宝的妈妈还是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了解的。
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和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早发性母乳性黄疸通常见于生后一周以内的早期新生儿,是由于哺乳量的摄入不足,导致大便排出延迟,从而使肠肝循环增加,然后就可以使得胆红素水*高于正常的范围,这时候妈妈要注意饮食,加强营养,然后注意保持泌乳的通畅,让宝宝有足够的奶喂养,如果是母乳实在不够,宝宝体重下降比较明显,可适当地补充配方乳的喂养,等母乳量够宝宝吃了,体重增加还可以的时候,再继续全部的纯母乳喂养。晚发性母乳性黄疸通常在生后一周以后出现,然后两周左右达高峰期,慢慢地黄疸消退,黄疸延迟可以到四到十二周。
一般晚发性母乳性黄疸,宝宝身体情况都是蛮好的,生长发育良好,并可以排除其他引起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然后他的一般情况良好,吃奶好,大便色黄,没有肝脏肿大,没有其他不舒服的表现,这时候要监测黄疸情况,当黄疸是小于十五毫克每分升的时候,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家里不要太担心了,如果是大于十五毫克每分升的时候,要暂停母乳喂养三天改人工喂养,这时候黄疸可以下降50%左右,黄疸下降以后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如果是黄疸大于二十毫克每分升的时候,建议去医院进行光疗退黄。所以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一定要观察宝宝的状况,然后监测黄疸的水*,必要时候要积极治疗。
母乳性黄疸分为两类,一类是早发性母乳性黄疸,第二类是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早发性母乳性黄疸通常见于生后一周以内的早期新生儿,是由于母乳量的喂养不够,导致胎便排出延迟,使得肠肝循环增加,而使胆红素水*高于正常的生理范围,这时候妈妈就是要保证母乳分泌的量足够,建议加强营养,均衡饮食,适当地可以多吃一点高蛋白的食物,帮助泌乳,另外可以适当地增加哺乳的频次,让宝宝的体重增长还可以,大小便排出增多,有助于黄疸减轻。
晚发性母乳性黄疸通常是见于纯母乳喂养的宝宝生后一周以后出现,两周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黄疸可持续四到十二周,一般晚发性母乳性黄疸病因尚不明确,它的发病机制也是不明确的,对妈**饮食也没有很大的要求,这可能是跟母乳里面的成分,还有母乳喂养的宝宝的肠道菌群,还有一些遗传因素是有关系的,跟妈**饮食是没有很大的关系,正常饮食就可以了。
母乳性黄疸宝宝的生长发育是良好的,一般情况可以,可以排除其他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一般母乳性黄疸的诊断是没有明确的诊断手法,即实验室的检测标准,要定期监测黄疸情况,如果黄疸较正常有稍微升高,可以吃退黄的药看一下,如果黄疸持续升高,宝宝一般情况都可以,可以暂停母乳三天左右,看黄疸下降情况,如果是黄疸能够下降50%左右,那说明是母乳性黄疸,黄疸下降以后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如果黄疸持续升高大于二十毫克每分升的时候,这时候是建议去医院进行光疗退黄,所以母乳性黄疸它的确诊需要去医院,由医生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来看,然后再指导他的治疗和干预措施。
母乳性黄疸目前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也缺乏实验室检测的**来确诊母乳性黄疸,它的主要表现就是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足月儿多见,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发生的时间范围内,峰值可高于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可晚于生理性黄疸,一般情况良好,吃奶好,粪便色黄,尿色不黄,不影响生长发育,肝功能正常,没有其他的一些肝病、溶血或者感染等表现,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可以自然消退,不需要特殊干预。如果是黄疸持续升高,如果大于二十毫克每分升,是建议光疗退黄的,如果是黄疸很高,持续升高超过二十,甚至超过二十五毫克每分,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所以母乳性黄疸建议定期的监测,必要时候积极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