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姓李,名耳,是我国古时候有名的思想家。曾任国周王室的史官负责管理宫中的藏书。做了一段时间官后,受当时王室**的影响,老子出逃后隐世不出,相传后来西走出山海关成仙。而关于老子骑青牛出山海关的传说从来都是神乎其神。那么老子到底是为什么要骑青牛而不是马或者其他动物那?
老子为什么要骑着青牛出山海关
关于老子西走的古典文献。
刘向《列仙传》记老子出关:“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过西关。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上下二卷”(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南朝宋人裴骃《史记》“集解”引《列仙传》: “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星宿,服精华,隐德行仁,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真人当过,候物色而迹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与老子俱之流沙之西,服臣胜实,莫知其所终。亦著书九篇,名《关令子》”。
司马贞“索隐”引《列仙传》则曰:“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老子乘青牛出关说的影响很大。在后人心目中,老子是一位大耳下垂、须发皆白,但精神爽朗,神态安详,乘青牛而隐逸的老者。画师们的《老子出关图》上那位老成持重、飘逸达观的得道老者也多是这副形象。
老子骑青牛形象
老子骑青牛出山海关的说法
老子的影视形象
“骑青牛”古人人认为“青”是东方的代名词,“主春”,给大地带来生机,**东方。老子离开周室,西出函谷,后人称其为“东方圣人”,用青色正好取东方之意。这样,骑着“青牛”的老子就可以理解为来自东方文明的使者,带着博大精深的哲学,去感化蛮味十足的**,与后世的“教化胡人说”相得益彰。
老子道德经全文中的“道”应该如何理解
《老子》作为***家的哲理书,却具有非常高的文学性,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不小。它主要阐述自然无为的思想,其中包含了不少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在形式上,此书是语录体韵文,语言精练,多排比对偶之句。修辞凝练,音节铿锵,理虽玄远,文实多姿。其修辞比况,多为后世文士所取法。
道是宇宙的本源,这本源及是道之“体”,那么万物滋生或万物滋生后的发展变化,则就是道之“用”了。就由于“体”、“用”的交互作用或运动,才有了宇宙的形成。为此而道体的存在才具有了实质性的意义,体认或经验了道体之后,对于道用滋生万物若也有一个认知或了解的话,才可能对老子的哲学思想的基础作出深明的的解析。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42章) 那么,这些一、二、三以及万物,都指的是什么呢?根据老子对道的“体”、“用”的论述,我们知道道体是“无”,那么“道生一”就是“无”生“有”了,即一就应是“有”,有并非具体的事或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40章),开篇的时候又说过,“无名天下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正是道之混沌恍惚状态,已质变而非量变为具体事物时的名称。道从“无状之状,无物之象”通过“有”这个过程,然后才能滋生出宇宙万物,“一”既是“有”,那么“一”自然也不是具体的事物了。
所以后人就“有数之始而物之极。”的注释了(王弼第三十九章注),庄子也在其《天地篇》里对此作出了论述“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未形”。若从理气这二者的关系上来论述的话,那就是“道”是“理”,“一”是“气”,“道生一”就是理生气。这气所指的就是阴阳未分之前的“一气”;二就是指的阴阳“二气”;“三”则是在阴阳二气之外,再加上由阴阳二气经过交合而生的另外种类的“气”之综合了。这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就是由混沌初态经演化质变为“一气”,再由一气经过量变而形成阴阳“二气”,然后就会有了由阴阳二气以及再经其交合作用生出另外之气——相互作用后,就是可以生出万物的“三”了。然后就有了滋生宇宙派生万物,这就是老子哲学思想中宇宙的生成过程。
道在滋生万物之后,并与万物同在同体,此时内在于万物之中的道老子将其称为:“德”。而“道”是“德”的本体,“德”是“道”的作用。“道”与“德”仅有体、用之间的差异,而无本质上的差别。德是道显现于万物之精气所在,而万物若得之于道就是德所寄。万物滋后后,还是由德之所在秉有道之全性。
道德经朗诵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