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评测 > 时尚生活

非虚构书籍有哪些推荐?2021非虚构好书排行榜前十

非虚构书籍是以现实生活作为背景创作的书籍,每次看完都会获得一些人生启示和人生道理,那么有哪些值得推荐的非虚构书籍呢?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2021年值得推荐的好看的非虚构书籍,感兴趣的小伙伴赶紧一起看看吧!

1、《世纪的哭泣》
非虚构书籍有哪些推荐?2021非虚构好书排行榜前十

[美]兰迪·希尔茨 着,傅洁莹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艾滋病在北美爆发。它可能是历史上最特殊的一种病症,直到现在,艾滋病也仍然是被污名化极严重的一种传染病,它与男***群体、吸毒以及混乱的生活方式被绑定在一起。

尽管现在它已经可以算作一种“慢性病”,但是真正能将它当作一种普通疾病去看待的人仍然是少数。

但幸好,科学研究者没有被偏见劝退,三十年来,艾滋病的研究从未止步。如果我告诉你,今日新冠疫苗的研究与前人对艾滋病病毒和人体免疫相关的研究密不可分,你是否会惊讶?

兰迪·希尔茨是艾滋病爆发早期的记录者,身为***者,他有天然的**优势。他了解也理解早期病患的生活状态,他目睹了无数痛苦的离别,也在医院、**、公益机构进行了艰难的**。

全书是他对艾滋病疫情的梳理,他不客气地批评了***群体、医院以及**。在新冠疫情反复之时,读完希尔茨的书之后,我们会发现,时代在变,人性的弱点总是不变的。

希尔茨在写完这本书之后,因艾滋病并发症去世,《世纪的哭泣》是他勇敢、诚实而且专业的记录。本书的英文版名为 And the Band Played On, 世界崩溃之时,乐队仍然继续演奏,狂欢仍然在继续。

沸反盈天的喧闹声中,只有很少人能听见呐喊,但我们还是希望,听见呐喊的人,能更多一些。

想要入手的小伙伴赶紧点击下方卡片抢购吧

2、《照护》
非虚构书籍有哪些推荐?2021非虚构好书排行榜前十

[美] 凯博文 着,姚灏 译,中信出版社 ,2020-9

凯博文是**医学院的医学人类学教授,执教四十余年。他是一个学术明星,但是使他特别的,与其说是学术上的成就,不如说是他的经历。

他是生活在**的犹太裔,从小就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父亲,颇为颠簸的少年生活,让他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共情——这也是他随后学医、做研究的原因之一。

这本《照护》是他的自传。从犹太街区,到**医学院,再到**……传奇般的经历最后回到“照护”这个母题之中。他讲述了许许多多他与病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在多个国家生活的经历,使他理解了社会环境和社会阶层,可能是和医疗技术一样重要的对疾病进行研究的切入口。他看见了太多残酷的故事,遇见过太多眼泪和惊恐,在相对优渥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他,几乎把一生都用来研究“痛苦”。

在他的妻子患上阿兹海默症之后,对于妻子来说,他既是丈夫,也是照护的医生。凯博文记录下妻子的病情,记录下自己如何从丈夫的角色进入“照护者”的角色。

凯博文在书中最后说,照护是人类在过去几千万年中,为了适应这个寒冷而充满危险的自然界而衍化出来的生存**,“照护”帮助我们度过了社会的苦难和威胁。

这本书是一堂“生死课”,在充满戾气和诅咒的世界里,这本书是对信奉丛林法则的人的一次温柔反击。它让我们记住,我们为什么是我们,人间何以为人间。

3、《知晓我姓名》
非虚构书籍有哪些推荐?2021非虚构好书排行榜前十

[美]香奈儿·米勒 着,陈毓飞 译,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8

2015年1月,22岁的香奈儿·米勒去参加斯坦福大学的一个派对,之后在户外的空地上被**。随后,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她被称为“埃米莉·多伊”或“布罗克·特纳的受害者”。

她和很多**受害者一样,经历了“**羞辱”,人们这样议论她:“他才19岁!她勾搭一个大一新生吧?”“他给她钱了吗?如果不是,为什么女人会喝得这么醉?”她也和她们一样,自责、羞愧,一度受困于黑暗、逼仄、属于受害者的空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意识到,这根本不是自己的错,“应该带着羞耻感过一生的是那个**犯,而不是我”。于是,4年后,她决定公开自己的身份和经历,用真名出版了这本《知晓我姓名》:“我叫香奈儿·米勒。我是一个受害者,但我从不只是一个受害者。”

创伤后遗症依然存在:“我看到一件衣服,就会想如果我穿,他们会不会问我为什么选这件衣服?法官会怎么解读?”然而,她毕竟勇敢地走出来了,她正在用自己的文字和故事,给更多的人带来力量。正如一个豆瓣用户所说,想读林奕含、伊藤诗织、香奈儿·米勒,想了解她们的境遇,“因为我们都是女性”。

4、《我的二本学生》
非虚构书籍有哪些推荐?2021非虚构好书排行榜前十

黄灯 着,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8

《我的二本学生》打开和呈现了一个群体最隐匿的生命境况。

在“遍地985,人均优等生”的互联网**场下,二本学生是沉默且面目模煳的。广东F学院的黄灯老师用自己15年的一线教学经验,通过对4500个学生的长期观察和长达十几年的跟踪走访,向我们勾画出一条**年轻群体最为常见的成长路径。

在黄灯笔下,二本学生跌跌撞撞地走过应试教育的关卡,从底层社会挣扎而出,走向城市,走向现代化,但愈加职业教育化的大学和飞速发展的城市却没有容纳他们,反而将他们的命运,以更快的速度甩出现实之外。

二本学生身上负载的,不仅是他个体和背后整个家族的命运,更是**转型时期乡村城镇化如何破题、**职业教育和现实生产如何衔接、**基层向上爬的通道如何延拓等难题。

但在彻底市场化的语境中,这一个个难题,都只能化为二本学生他们自己所要承担的艰难险阻和内心风暴。

《我的二本学生》是黄灯老师个人的一本教学札记,也是**最广大年轻人的青春命运之书。

5、《正午之魔》
非虚构书籍有哪些推荐?2021非虚构好书排行榜前十

[美] 安德鲁·所罗门 着,屠彬 / 张哲 译,上海三联书店,2020-10

在《正午之魔》的第一章,安德鲁·所罗门告诉我们:

“有时候我好像每天两次咽下自己的葬礼。”

这是他得抑郁症的真切感受。

抑郁症并非身体上的伤痛,它隐形。用丘吉尔的比喻,它是一条“黑狗”。它跟随你、吞噬你,让你在阳光普照的正午也感觉冰冷。

在经历过各种治疗之后,所罗门写出了这本《正午之魔》。它既是一部严谨的**报告,也是一部优秀的个人心灵记录。

所罗门将个体经验、**制定者、心理医生、医疗机构以及制药公司等与抑郁症密不可分的要素合并在一起,做成了一份详细并且条理清晰的记录。

作为一个患有抑郁症,并且常年给《纽约客》供稿的**,所罗门身上有很珍贵的品质,那就是“共情”,这也让这本书充满了温度——在黑暗与彻寒之中,这本书是所罗门架起的小小篝火。

6、《漆黑清晨》
非虚构书籍有哪些推荐?2021非虚构好书排行榜前十

[英]布雷特·安德森 着,冯倩珠 译,雅众文化|**联合出版公司,2020-2

这是英国山羊皮乐队主唱布雷特·安德森的自传。

读这本书之前我带着防备,或者说偏见——名人传记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矫饰成分。但这本书的确是一个例外,因为它诚实。

安德森的回忆里,英格兰南部萧索的冬天和拮据的生活占了很大部分。这部书决不仅是他个人的回忆,而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一个底层英格兰男孩所看见的世界,以及他的成长记录。

“原生家庭”是最近在**很流行的一个词,这本书也是关于“原生家庭”。尽管安德森是七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孩子,但是许许多多的**少年也必定会有同样的经历——受到贫乏单调的现实和异常遥远的梦想的煎熬。

这本书并不“励志”,它的好看是因为诚恳和优雅的文笔,它给了我们一个珍贵的视角重新看“原生家庭”“转型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7、《回归故里》
非虚构书籍有哪些推荐?2021非虚构好书排行榜前十

[法]迪迪埃·埃里蓬 着,王献 译,上海文化出版社,2020-7

在法国社会学家迪迪埃·埃里蓬这本《回归故里》中,作者将自我和原生家庭作为研究对象,讲述了他对于自己***和工人阶级这两层身份的微妙态度。

因为父亲的离世,作者必须回到故乡,回到那个童年及青少年时期极度想要逃离的工人阶级家庭,通过梳理自己和父母兄弟、儿时玩伴等不同个体的命运轨迹,回溯为什么曾经**左翼**的父母兄弟,后来却逐渐走向保守**;反思为何自己在***和工人阶级这种双重身份中,更愿意承认前者,而耻于谈论后者。

工人阶级和左翼的绑定关系如何一步步松解;教育系统如何一步步将贫穷的工人阶级的孩子驱逐出来;我们能否和那个似乎再也回不去的故乡和解……

这本极具颠覆性的自我剖析之作思考了种族**、阶层壁垒、教育垄断、身份**、边缘群体等一系列问题,作者融合布尔迪厄和福柯的理论,解析了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个体命运是如何被形塑和改变的,给了读者一次隐秘而震撼的反思之旅。

8、《历史与我的瞬间》
非虚构书籍有哪些推荐?2021非虚构好书排行榜前十

梁鸿 着,花城出版社,2020-9

梁鸿在这本书的导言里写:“热闹与喧腾,灰尘与阳光,黑暗与光明,都与你相关。”

或许这就是本书的主旨。

书的第一部分,梁鸿书写她熟悉的土地,写那些她既熟悉又陌生的人们;第二部分,梁鸿写自己与文学大师们的“相遇”,告诉我们她的阅读如何影响了她的研究与写作;第三部分,她讨论现代性与性别。

这本书既是非虚构也是文化随笔,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学人的世界。她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合并在一起,写成了这本书。它既是一段社会的记录,也是一段个人心灵史的记录。

在书中,我们似乎能获得俯瞰的视角,传统和未来聚焦在个体的“当下”。这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经验,也是我们很多人需要“锻炼”的经验。

9、《失落的卫星》
非虚构书籍有哪些推荐?2021非虚构好书排行榜前十

刘子超 着,文汇出版社,2020-7

“苏联解体后,中亚像一颗失落的卫星,迷失了方向。它在全球化的边缘与大国的夹缝中校正着自己的轨道。我迷恋这种挣扎、寻觅的失重状态,而这种迷恋最终又转化为理解历史潮流的渴望——不管愿意与否,我们一直被这种潮流裹挟着前进。”

这一次,刘子超带我们踏上一片充斥着只在历史课本中听过的拗口地名的陌生土地——位于亚欧**中心的中亚五国。和他之前的旅行一样,他想看到世界真实的样子,“充满琐碎的细节”,而他则“用尽所能地来理解它们”。

他的视角更多聚焦在当下,即“后苏联时代”的中亚如何处在一种寻找方向的彷徨中,于是,他写到在旅途中邂逅的形形**的人物,试图通过他们的故事理解这片土地——比如,在杜尚别,他遇到口头禅是“我被困在这里了,哥!”,努力自学汉语,一心想去**发展的“幸运”。当然,他也没有忽略中亚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它们宛如地*线上的帕米尔高原,是这本书永恒而壮丽的布景”。

对于刘子超来说,始于2022年的中亚之旅,是填补世界图景的一部分;对我们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观察他者,除了满足对世界的想象,也是为了反观自身。

10、《岂不怀归》
非虚构书籍有哪些推荐?2021非虚构好书排行榜前十

田丰/林凯玄 着,海豚出版社,2020-8

“三和青年”的话题在NHK推出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后,吸引了关注,掀起了讨论。“三和”这个地区以及里面的青年,逐渐成为了一个标签。这个标签,是上进、发展和梦想的反义。

三和是一个放逐之地,是灰色的、苦涩的、被我们遗忘的角落。

这本《岂不怀归》是作者林凯玄在三和生活半年,随后与导师、社会学者田丰共同完成的一部记录下三和青年真实生活状态的白描式的作品。

出自先秦的行役诗中的这句“岂不怀归”转为白话的意思是“难道我不想回到我的故乡吗”。先秦时在苦旅之中的人们心中默念无数次的“岂不怀归”,到了现代,也是被放逐在城市边缘的三和青年工作日结之后,心中闪过的念头。

这本书揭示了他们为什么无法努力、无法融入,也无法回到故乡。更重要的是,它是给信奉丛林法则与社会达尔文**的一部分人的提醒,对所谓的阴暗面视而不见,我们便无法获得准确的认知,虽然同情理解未必全能,却是了解复杂社会生态的第一步。

我们应当谢谢两位作者,带给我们这份极为重要的、来自被忽略与无视的“*行世界”的记录。


随心一句: 母亲节到,我的短信飞到您的手机,开出一朵康乃馨,祝您健康又温馨;我的祝福躲进您的心灵,化作一颗小流星,愿您长寿又开心!妈妈,节日快乐!

随心一句: 线,画在你掌心的线,勾勒出你美的容颜;日子天天,一寸一寸不断改变。我想季节的轮换,只为记录那一天那一年,那刻母爱如抽丝剥茧。母亲节快乐!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若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分享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本站立场。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相关图片
相关单图
热门图文标签
热门图片标签
热门词条推荐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信息
新代**2号
(0)赞
2022-04-08 19:06:33
相关专辑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