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呕吐吃什么药
①伤食呕吐:小儿胃小薄弱,若喂养不当,乳食过多,或进食过急,较大儿童因过食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食物,蓄积胃中,致中焦壅塞,以致胃不受纳,脾失健运,升降气机失调,其气上逆而呕吐。
主证:呕吐物多为酸臭乳块或不消化食物,不思乳食,口气臭秽,脘腹胀满,吐后觉舒,大便秘结或泻下酸臭,舌质红,苔厚腻,脉滑数有力。
治则: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方剂: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藿香、陈皮、焦三仙、砂仁、莱菔子、茯苓、连翘、半夏、生姜。便秘:加熟军。烦躁不安:加钩藤、珍珠母。腹痛:加木香、白芍、元胡。
②外感呕吐:因护理不当,感受外邪,伤及胃肠,胃失和降而发生呕吐。
A.风热呕吐:
主证:卒然呕吐,其呕吐物酸臭不化,伴流涕、喷嚏、恶风发热、头身不适,口干而渴,咽红肿痛、舌淡红、苔淡黄,脉滑数。
治则:疏风解表、和胃降逆。
方剂:银翘散加减。
常用药:银花、连翘、豆豉、牛蒡子、薄荷、桔梗、芦根、半夏、生姜、竹茹。腹胀,大便酸臭:加焦三仙、木香。
B.暑湿呕吐:多见于夏季。
主证:恶心呕吐,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身重困倦,胸闷,恶风寒或腹泻便溏;舌淡红,苔白腻或淡黄腻满布,脉滑数。
治则:清暑解表、和胃止吐。
方剂:藿香正气散加减。
常用药:藿香、佩兰、陈皮、滑石、茯苓、金银花、鱼腥草、半夏、生姜。高热:加生石膏、柴胡。
③胃热呕吐:临床表现为急性胃炎。
主证:呕吐频繁,食后不久即吐,吐物酸臭,口干口渴,喜冷饮,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则:清泻胃热、和胃止呕。
方剂:胃苓汤加减。
常用药:陈皮、半夏、茯苓、竹茹、厚朴、黄连、黄芩、焦三仙。发热重:加藿香、生石膏。湿重:加六一散。腹痛:加川楝子、木香、白芍、甘草。便秘:加熟军。
④胃寒呕吐:相当于有些慢性胃炎,病程较长。
主证:病起较缓,病程较长,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吐物清淡,不酸不臭,面色苍白,精神疲惫,四肢欠温,或腹痛绵绵,大便稀,小便清澈。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则: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方剂:丁萸理中汤加减。
常用药:*参、白术、干姜、甘草、丁香、吴茱萸、陈皮、半夏、茯苓。腹痛便溏、四肢欠温:加熟附子、高良姜、肉桂。
宝宝呕吐家长须知
①要让孩子坐起,把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
②呕吐后要用温开水漱口,清洁口腔,去除臭味。婴儿可通过勤喂水,清洁口腔。
③勤喂水,少量多饮,保证水分供应,以防失水过多,发生脱水。水温应冬季偏热,夏季偏凉,温水易引起吐。
④注意饮食,不要吃得太多,尽量少食多餐。不要吃油腻酸辣食品,以免刺激胃肠。吐后应先用流食、半流食(如大米粥或面条),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⑤注意观察呕吐情况,呕吐与饮食及咳嗽的关系,呕吐次数,吐出的胃内容等。
⑥尽量卧床休息,不要经常变动**,否则容易再次引起呕吐。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