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内宝宝不能吃的食物
“宝宝8个月可以喝点儿酸奶吗?”
“大人吃的那种通心粉,可以给宝宝吃吗?需要加番茄酱吗?”
“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喂奶酪,长得特壮实,才11个月就25斤了,是不是应该给我**宝也吃点儿奶酪?她9个月了”
宝宝满6月龄后,辅食食材的添加应循序渐进,下述这些对宝宝有潜在不良影响的食物,都要耐心等到1岁后,且要根据到时候的情况来考虑能不能添加。
1岁内宝宝不适合吃的辅食
1、鲜(牛、羊...)奶
纯母乳喂养,是我们对天下所有新妈妈和婴儿的美好期望。母乳的营养不必多言,尤其对于6个月以内的宝宝,母乳喂养是生长发育和强化免疫最优质也是最安全的保障,即便是因客观原因无法成功母乳喂养,也应当选择营养配比合理、质量有保障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并合理添加辅食。
一些思维大条的家长认为:困难时期的米油油都能喂大自己,又何必花钱买奶粉?鲜奶一样有营养,性价比高,足以胜任。
增加宝宝代谢负担,易引发肠胃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1岁以内的宝宝,胃肠道和肾脏的发育还不完善,而鲜奶(不论是牛奶、羊奶,还是其它哺乳动物的奶)中蛋白质和某些矿物质从组成、比例、分子大小、含量等各方面而言,都不太容易消化吸收,同时还有增加代谢负担,诱发胃肠道疾病的隐患,所以,不建议过早尝试给宝宝喂各种鲜奶。
这里特别需要提醒家长们:不论谁跟你说羊奶更有营养,都请牢记一点:
只要不是婴幼儿配方奶,都不被认为是适合1岁以内宝宝的无论营养还是安全性
2、酸奶 / 奶酪
很多家长认为:酸奶属于发酵奶制品,含有益生菌,更易吸收,且能够帮助“调整”肠道。而奶酪更是“浓缩”的营养块,**人爱吃奶酪,所以长得高高壮壮。于是,不少父母等不到宝宝满1周岁,就会心急地给他们添加各种自己觉得质量过关的酸奶,包括自己在家用酸奶机制作的。
糖分过高,增加宝宝肾脏负担!
经过菌群发酵,鲜奶“摇身一变”成酸奶和奶酪之后,虽然它们蛋白质的易吸收程度被改善,但是,蛋白质和矿物质总体含量依旧是远高于母乳,还是会增加宝宝的肾脏负担。并且,酸奶和奶酪因加工工艺的需求,不可避免地含有糖、盐、添加剂、增稠剂等成分,这些对于不满1周岁的宝宝,都是强烈建议避免的。
配方奶、婴儿米粉虽不是纯天然,但宝宝能喝
这里,一定会有较真的家长问:配方奶、婴儿米粉等不也是加工食品吗?也不是纯天然啊!——从大的分类上来看,的确,配方奶及其它婴儿配方食品不似母乳,并非天然食物。然而,配方奶及其它婴儿配方食品的加工过程、添加成分、营养配比等,所遵循的标准、所受的质量**,都远比酸奶奶酪这类普通食品严格得多的多,国家针对婴儿和幼儿的“配方”食品,有各种单独的国家标准,所以这类食品的名称中一定会有“配方”二字!酸奶,奶酪等,没有称自己为“配方酸奶”、“配方奶酪”的吧?
得了严重的消化道感染,不要喝酸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酸奶和奶酪中的益生菌,不能等同于药物级别的益生菌制剂中的益生菌——前者的菌株、菌量、安全性都比不上后者,且常常是混有一些杂菌的(奶酪中还常常有霉菌、软奶酪中还可能有李斯特菌),对于肠道免疫屏障还不够健全的小宝宝而言,酸奶和奶酪中所含的益生菌和杂菌,有可能是具有攻击性的,并非安全的小卫士。打个比方:开窗通风的时候,如果没有纱窗或者纱窗的网眼太大,吹进来的不止是风,还会有蚊蝇......比喻可能不太恰当,不过,即便是**,遇到有严重的消化道感染,都是不建议饮用酸奶的哦,因为确实有因为酸奶而加重感染、延长病程的。
3、任何液体形式的“水果”饮品
根据2017年最新的**儿科学会的建议,不论果水、调和果汁、家庭自制鲜榨果汁、还是从其它任何渠道购买的100%纯果汁饮品,1岁以内的宝宝都不可以饮用。
过早喝果汁的危害:
1.过早添加果汁,会影响宝宝对母乳或婴儿配方奶粉的接受度及奶量;
2.可能导致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铁,钙和锌)的摄入量减少——部分婴幼儿及儿童的营养不良(包括肥胖和消瘦)和身材矮小正是与过量摄入果汁有关。
3.凡是没有经过灭菌的果汁,比如家庭自制鲜榨果汁,都可能含有威胁宝宝们健康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隐孢子虫属。
4、其它任何“饮料”
最安全的饮品是白水!
不仅仅是果汁,其它任何饮料,不论是否含糖,都不可以给小婴儿饮用。宝宝的日常中,6个月以内纯母乳,7~12月龄,除了母乳或婴儿配方奶,能够、也是应当安排的唯一的“饮品”,就是白水。
含糖饮料尤其要打?,一定不能给宝宝喝,哪怕是尝一下也是不建议的——习惯的培养,往往毁于“一口”,溺爱或玩笑,常常导致前功尽弃。
5、蜂蜜、以及任何
含蜂蜜成分的食品
蜂蜜里有可能含有肉毒梭菌毒素,这是一种神经毒素,对宝宝的发育诸多危险。就这件事,也曾有一些**疑过,理由是:胃酸是一种强酸,肉毒毒素在胃酸中会被破坏。
实情却是:肉毒杆菌毒素对酸有特别强的抵抗力,胃酸和消化酶在短时间内上无法将其破坏的,因此是可以顺利进入肠道的。
**的消化道功能完善,肠道菌群稳定,对肉毒毒素有较好的抵抗力。而1岁以内的宝宝,他们的肠道正常菌群还在建设阶段,肠道微生态屏障还没有完全形成,毒素很容易**他们,引发危险。
蜂蜜之所以成为肉毒毒素的头号“通缉犯”,跟肉毒杆菌的广泛污染相关,这种细菌大量存在在土壤、动物粪便中,可以随着空气中漂浮的灰尘、小液滴四处**飘散。受加工工艺的影响,蜂蜜在采集、酿造、运输与储存过程中,极有可能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而肉毒杆菌的芽孢适应能力又很强,既耐严寒,又耐高温,能够在连续煮沸的开水中存活 6~10小时……所以,虽然肉毒中毒是个小概率事件,但一旦被哪个宝宝赶上,一定会出事儿。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食品药品**管理总局,在2016年06月22日发布的有关蜂蜜的消费提示的**中明确提到:“一岁以下婴儿不宜食用蜂蜜。婴儿抵抗力较差,如果不慎食用了被肉毒杆菌污染的蜂蜜,肉毒杆菌容易在婴儿肠道中繁殖并产生毒素,从而引起婴儿肉毒杆菌中毒,尽管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很小。”
其实,蜂蜜与肉毒污染,**外早就有不少学者研究并报告过,其中不乏一些病例报告——为了不让自己的宝宝重复别人的惨剧,还是要引以为戒的。
抛开肉毒毒素污染问题,蜂蜜因为主要营养成分是简单糖,对不足1岁的宝宝不仅没有健康益处的,还会增加龋齿、体重、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担忧。所以,建议家长们还是不要踩这个“坑”了!
它们是肉毒杆菌和毒素的“藏身”大户!
不管加没加糖盐等调味料,这一类家庭自制食品都不能给不足1岁宝宝吃的食物,也是跟肉毒杆菌相关的——自制发酵豆制品(臭豆腐、豆瓣酱等),发酵面制品(甜面酱等),自制**、罐头、腊肠、火腿等,都是肉毒杆菌及毒素的“藏身”大户,尽量避免给宝宝吃。
即便是**,吃这类自制食品的时候,也要彻底加热——所幸肉毒毒素这个“毒贩”有个致命弱点:在高温环境里很不稳定,通常只要在75~85℃加热30分钟,或者100℃加热10分钟就可以将它们破坏。
7、调味品
1岁以内的辅食,尽量自己做,且尽量不要额外添加糖、盐等调味品,特别是盐及其它含有较多钠元素的酱料类(包括但不限于酱油、生抽、黄酱、甜面酱、花生酱、酱豆腐、沙拉酱、番茄沙司、味精等)。不加调味品,一方面是为了不让宝宝的味觉因此而被“惯坏”、养成不良饮食习惯;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他们不够成熟的肾脏。并且,包括母乳在内的天然食物,已经含有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钠,并不需要通过额外添加盐来满足需求量。
针对1岁以内宝宝辅食***添加盐的问题,我的观点依旧是:1岁以内的宝宝,遵照各国喂养指南的推荐意见,不建议在制作辅食的过程中额外添加盐,也不要添加糖。
8、没有标明
“婴幼儿配方食品”的加工食品
不易吸收,存在安全隐患!
几乎所有我们成年人吃的食物,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售卖的,都是“非婴儿配方食品”,这类食品对各种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量的要求没那么严格,消化和免疫能力强的大孩子和**可以正常消化吸收,但对不足1岁、甚至2岁以内的宝宝而言,存在较多隐患。
这类食品,包括但不限于:香肠、面包、方便面、饼干、糖果、巧克力、蛋糕等等。
9、茶、酒、咖啡
看到这三样,不少家长一定会不以为然地笑:这还用说?谁都知道不能给小宝宝喝这三样!
然而,有一种食物就含有这三样里其中一样的成分,也真有不太懂的家长会喂给不足一岁的宝宝吃,这种食物,就是“醪糟”,一些地方管它叫“酒酿”,是一种用糯米发酵而成的风味食品。
伤害宝宝的消化道和神经系统!
无论它被称作什么,我们都不能忽略它会对宝宝产生健康危害的一种成分——酒精!很多家长以为,将醪糟煮开、或者将醪糟中的酒味液体滤掉,就能够去除酒精,其实不然,即便是经过了煮沸,酒精依然不能完全去除,还是会对宝宝的消化道、神经系统等产生影响。
碎碎念一句:请不要翻来覆去地问诸如“酒精还剩多少?能挥发掉多少?”这类的问题,只要酒精度不是为零,就是不能给宝宝吃的!
爱心小提示:
鉴于醪糟和米酒的酒精残留问题,哺乳的妈妈们也是要提高警惕的,不建议大量进食这类食物,更不建议在食用醪糟米酒类食品后半小时内立即哺乳——酒精是可以任性地进入乳汁并被宝宝吃到肚子里去的(摊手脸~~~)
我总跟家长们说: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觉得一口两口不会有大事儿。什么算大什么算小呢?我们怎么知道自己这一刻本以为没所谓的一个决定或选择,未来就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呢?
我们可以随意选择我们吃什么喝什么***运动——选择错了就承担健康风险呗,反正都是自己选的。然而,我们对宝宝,不能太“任性”——我个人并不建议太教条地“照书养娃”,但完全无视健康指南,也是值得担忧的。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