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积是什么意思
疳积(gān jī)是疳症和积滞的总称,疳症是指由喂养不当,脾胃受伤,影响生长发育的病症,相当于营养障碍的慢性疾病。积滞是由乳食内积,脾胃受损而引起的肠胃疾病,临床以腹泻或便秘、呕吐、腹胀为主要症状。古人有“无积不成疳”、“积为疳之母”的说法。
总的来说,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以形体消瘦、面黄发枯、饮食异常、大便不调为特征。本证起病缓慢,病程缠绵,不仅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而且容易并发其他多种疾病,病情严重者,可产生不良后果。
疳证与麻疹、惊风、天花并称为儿科四大证。但古代所说之“疳积”已与现代之“疳积”有了明显的区别,在古时候,由于生活水*的限制,人们常常饥饱不均,对小儿喂哺不足,使脾胃内亏而生疳积,多由营养不良而引起,也就是相当于西医所讲的“营养不良”。而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的提高,且近来独生子女增多,家长们又缺乏喂养知识,盲目地加强营养,反而加重了脾运的负荷,伤害了脾胃之气,滞积中焦,使食欲下降,营养缺乏,故现在的疳积多由营养失衡造成。
另外,对于疳证的“疳”有两种解释:其一为“疳”就是“甘”,这是因为本病起先多是由于过食甘而致,这是从某个侧面,对本病的起始原因加以概括。其二是“疳”有“干”的含义,这是因为本病会出现消瘦,干瘪,气血津液不足等临床表现。
怎么预防孩子得疳积
想预防孩子得疳积,喂养小儿必须要按其个体需要定质、定量、定时,纠正贪食、零食、偏食,饥饱不均等不良的饮食习惯。
对乳幼儿尽可能给予母乳喂养,对婴儿按时添加辅食,一般应从4个月以后添加易消化的食品,添加时应掌握先稀(菜汤、米汤、果汁)后干(奶糕、蛋黄);先素(菜泥、豆制品),后荤(鱼泥、肉末);和先少后多的原则。
较大儿童应注意食物的新鲜清洁,不宜过食生冷、肥腻之品。并应注意经常带小儿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多晒阳光增强体质。
另外,还要注意预防慢性病,如发现结核病、痢疾等应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