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师为了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主持在长安慈恩寺的西塔院建造了一座五层砖塔。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的由来
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的大慈恩寺内,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它是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佛塔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古印度摩揭陀国曾有众僧掩埋坠雁并建灵塔的事,雁塔之名或即源于此。大雁塔的修建,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传入**的结果。大雁塔是唐长安城保留于今的标志之一。
大雁塔最初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由玄奘法师亲自主持修建。而后经历代改建、修缮,逐渐由原西域窣堵坡形制逐渐演变成具有中原建筑特点的砖仿木结构,成为可登临的楼阁式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