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到3点是丑时,又名鸡鸣。下午1点到3点为未时,又名日昳。
古代时辰的分法
1、子时:***点至一点,又名夜半、子夜;
2、丑时:一点至三点,又名鸡鸣;
3、寅时:三点至五点,又名*旦;
4、卯时:五点至七点,又名日出;
5、辰时:七点至九点,又名食时;
6、巳时:九点至十一点,又名隅中;
7、午时:十一点至十三点,又名日中;
8、未时:十三点至十五点,又名日昳;
9、申时:十五点至十七点,又名晡时;
10、酉时:十七点至十九点,又名日入;
22、戌时:十九点至二十一点 ,又名黄昏;
12、亥时: 二十一点至***点,又名人定 。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制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即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3时又72分钟,即4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晚上22时又96分钟,即0时36分。
随心一句: 没有什么天长地久,但我会保证伴你不走。
随心一句: 离开,或许就是对我生命的最好诠释。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若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分享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