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旋舞源自中亚诸民族,主要来自西域的康国、史国和**等,西汉丝绸之路后,昭武九姓与新疆、敦煌及长安等地进行了商贸和文化等广泛的交往,胡旋舞也随之传入中原,到了唐代唐玄宗时期,胡旋舞更是盛极一时。
胡旋舞奔腾欢快,因为在跳舞时须快速不停地旋转而得名“胡旋”,其主要特点是动作轻盈、急速旋转、节奏鲜明,伴奏音乐以打击乐为主,与它快速的节奏、刚劲的风格相适应,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来的西域旋转性的舞种。
胡旋舞在公元2世纪已在中原传播,在唐代盛行的根本原因是胡旋舞具有中亚游牧民族豪放、健朗的民族性格,矫捷、明快、活泼、俊俏的舞蹈风貌和优美的音乐节奏,体现了人类形体的美感和速度,显示出一种蓬勃活力和朝气,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胡旋舞自汉至唐,一直盛行不衰,及至五代、宋以后,仍不断发展流传。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由用户上传分享,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