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五体投地”中的“五体”指的是人体部位的双手、双膝和头顶。在古代,五体投地是用来形容一种十分恭敬的礼拜方式,即行礼时先以右膝着地,随后左膝着地;然后两肘开始着地,两掌舒展过额头;最后头顶着地,进行良久一拜。随着跪拜礼仪的淡化,成语“五体投地”在现代更多的是形容对某人或某事极度敬重或推崇,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五体投地”出自于唐代高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主要提出了致敬时九个等级的礼仪,其中“五体投地”是第九等级的礼仪形式,也是最崇高的一种致敬礼仪。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由用户上传分享,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