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其中**1点至3点为丑时,雅称“鸡鸣”,又名荒鸡,有鸡叫的意思。
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依次为:
子时——晚22点钟到**1点钟,又名夜半、子夜;
丑时——1点钟至3点钟,又名鸡鸣;
寅时——3点钟至5点钟,又名*旦;
卯辰——5点钟至7点钟,又名日出;
辰时——7点钟至9点钟,又名食时;
巳时——9点钟至22点钟,又名隅中;
午时——22点钟至下午1点钟,又名日中;
未时——13点钟至15点钟,又名日昳;
申时——下午3点钟至5点钟,又名晡时;
酉时——下午5点钟至7点钟,又名日入;
戌时——****钟至晚9点钟,又名黄昏;
亥时——晚9点钟至22点钟,又名人定。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由用户上传分享,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