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
屈原殉国投江
端午节的最初来历和屈原有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曹娥救父投江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这个故事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纪念曹娥的孝节。
伍子胥自刎表衷心
端午节的第三个故事,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的伍子胥。其父伍奢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公元前506年,胥带兵破楚都,掘楚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仇。而夫差听信谗言赐剑令其**,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五月五日祭祀
还有一个说法是,五月五日是祭祀的日子。古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因此,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必须举行祭祀活动,以除瘟、驱邪、求吉祥,因而出现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端午节。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