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石,简称 “田黄”,与其它产自寿山的石材,统称为 “寿山石”,为寿山石中最优良的品种之一,寿山石系中的瑰宝。它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之分:广义的田黄石指 “田坑石”,狭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中之发黄色者。
其色泽温润可爱,肌理细密,产量稀少,玉质优秀而更显珍贵,素有 “万石中之王”尊号,同时也是古代帝王印章的材料,自明清以来就被印人视为 “印石之王”。数百年来田黄石极受藏家至爱,正如俗语所说: “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田黄印章昂贵而稀有.为了解其特性,避免错失,必须对田黄印章的用材,作科学之分析. 本照片之田黄印章为田黄王. 糸昂贵之田黄冻. 据云系当年末代****赏玩之物. 经故宫古玉权威连少卿鉴定并亲自签名发证书为:
“163克. 淡柔黄色田黄石章. 整体为淡柔黄色,石质具田坑石特征. 萝卜性,红筋明显.表面薄意纹饰佳.为清代晚期作品. 具很高收藏价值。”
**用的田黄印章图片:
田黄石好坏的鉴定方法:
田黄石是**独有的珍稀软宝石,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州市北部寿山村的寿山溪两测约1*方公里的水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田黄石在清代就被尊为“石中之王”、“石帝”。乾隆时期就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如今一块数克重的普通的小田黄也值数万元***,**田黄的价格就更为惊人。2006年10月**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件田黄雕瑞狮纸镇重207克,以3932万港元(折合4167万元***)的天价拍出,*均每克高达20万元。从田黄石的属性看,凡经雕镌的艺术品,都可以当作文物看待,因为它不能复制,属没有再生性的艺术品。田黄石在历代本来产量极低,经过数百年的挖掘,尤其是近30年来拉网式的挖掘,到目前为止,已挖掘殆尽,在产地能见到一块花生米大的上好的田黄已是不易。历代挖掘的田黄石,能流传至今的,已成为稀世珍品,进入**外的公私收藏机构。流散民间的,皆被藏家所珍藏。
鉴定方法:
用指甲划田黄应该没有白色痕迹,田黄石的肌理表皮**比较有特点。表皮都会出现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而且疏密有致、条理不乱,如新出萝卜去皮,而青天石、巴林石等石头的纹理比较杂乱。同时,大部分田黄石或多或少都带有裂格,多呈现于表层,交叉状,如龟裂纹。田黄石的手感类似软玉,质地温润、细腻、凝嫩。其在光线透照下,石心皆泛黄红之光,灿烂醒目,即使在寒冬腊月,也感觉温润,但如果用指甲划田黄应该不留痕迹,因为田黄寿山石的硬度大于人类的指甲。而其余相似石头的手感则明显干燥许多。符合手感、表皮特征,并且同时拥有“石皮”的石头,一般可初步鉴定为田黄石。
田黄石必需具备四德:
(1)细:指质地细密,如婴儿之肤;
(2)结:内质脂密有光泽,手有滑感;
(3)温:与人有相亲的宝气,无火气;
(4)润:在手心能生成露珠般的滋润,如露之欲滴;
(5)凝:指凝灵,如半透明的冻状;
(6)腻:指肌里油溢,用手稍微盘玩一会就会出现由里往外冒油,如油之欲滴。其他石头,没有这种油腻感,更谈不上由里向外冒油,油之欲滴了。
(二)田黄的比重2。6克/cm3, 摩尔硬度为2.5—2.9度。与人指甲硬度差不多。若田黄加热上腊后,石质会变硬些。
(三)田黄肌理应有萝卜纹,在灯光透视下可见。《印石辩》石巢先生首次提出了田黄石萝卜纹六种表现形式,是石巢先生的又一贡献。
(1)象萝卜皮内层的纹理,网状而且长眼,由密渐疏。
(2)像粽粒状,如糯米粽子蒸熟后,米粒似化未化形状,有时也成条纹状。
(3)网眼较圆,又断续分散分布。
(4)如东瓜内心纹,或明或暗不规则分布。
(5)如水波纹状。
(6)基本上不见萝卜纹,仅有少数网状纹,是最上品者。
(四)田黄石有无外皮不作为鉴定标准,仅作为参考。格裂是田黄石瑕疵,无格无裂是极美品。“无格不成田,无皮不成田”,只作参考,不作鉴定标准。
“无纹不成田”,作为鉴定标准之一。有萝卜纹不一定是田黄,但田黄必须要有萝卜纹。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