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一件平常事。它是生命中必然会经历的体验,就像吃饭睡觉念书恋爱那样普通。之所以被造物主安排在人生的最后,因为那是一间单向进出的房子,一旦跨入,就没有再出来的机会。
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着一些死亡事件。事故,罪案,自杀,病殁。有人对死亡充满了向往,而有人则对其怀着深深的恐惧。命运的未知性致使这是一个虽然简单却难以被探讨的话题,我们都熟知种种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却仍旧对死亡怀着无数的想象。
有人说对死亡的恐惧是因为对未知的恐惧,不知道将要去的是怎样的世界。我想,不管是怎样的世界,既然必须要去,索性大无畏一点。而我个人更同意奥修所说,惧怕死亡,根本上是惧怕时间。惧怕生命流逝了而我们没有好好地生活过。如果你有好好生活,如果生命达到一种满足,那么就不会有恐惧。
在协和医院住院的时候,同病房有个女孩因被误诊误治从普通的肾病发展成了肾衰竭,她入院时已非常虚弱,记得那天她妈妈站在走廊上啜泣,我过去问她,她说,医生告诉她,一旦患上这个系统的病,就是在朝着死亡走去。要拉回来是不可能的,最多减慢走的速度。
我听了不觉莞尔,谁不是在朝死亡走去呢,生命本来就没有回头路可言。生命的质量并非取决于生命的长度,惧怕是没有用的,退缩更无从谈起,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握当下的日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
不虚度光阴,不辜负自己,这样在死亡到来的那一刻,想必会平静许多。
至于对死亡的盼望和寻求,大多数是出于对现状的逃避。人们遭遇突然的打击,就像草履虫从浓盐水自动迅速游走那样,生物对于痛苦都有逃避的本能。心理学认为,生物的内部都有一个“恐惧—逃避”的反应机制,在感知到明确的现实威胁逼近时,会奔逃躲避或拚死一战。
身处痛苦之中,也曾为抑郁所扰,我自是对他人的这种从生命中出走的行为表示十分理解。但在我看来,那些在痛苦或抑郁中选择了死亡的人,实际内心都充满了生之眷恋。因为太过热爱生活,可生活恰恰给了他们意想不到的打击,于是很冲动的,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在我每个月去检查治疗的那间医院,血液肿瘤科的楼层出现过几起病人跳楼事件,为此他们筑起了放护栏,住院部大楼远远看去像一幢禁卫森严的监狱,里面囚禁着很多被痛苦所煎熬,与痛苦做斗争的病患。
我尊重那些透彻地知晓了生命,自主地选择离开的人;也怜惜那些为一时的痛苦所迫,义无反顾地走向死亡的人。如果说死亡是一桩生命中必然会发生的体验,我们不妨平淡地看待它。死亡,和我们经历的其他事件是一样的,它会不请自来,你无需提前赴约。
漫长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的带来痛苦,有的带来喜悦,有的让人失望,有的让人兴奋。站在客观的角度,它们都只是一种感受,也正是这些种类不一的体验,使生命的过程变得丰富。
想通这件事之后,痛苦仿佛也不再是难以忍受的痛苦,它和发生在我身上的其他体会是一样的,有时我愿意享受痛苦,就像愿意享受发生在生命里的任何事件,因为我知道它们都是组成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每一样都是一抹油彩,充实了生命的画板。如果仅仅感知了一点点,就慌不择路地选择逃跑,不知道会错过多少意想不到的景色。
对痛苦的了解使我更深地知晓何谓快乐,对生命过程的全然沉溺也让我能够更平淡地看待死亡。死亡是人生必然存在的落脚点,我行走在坎坷的路上时每每想到此,心里就有一些笃定的安慰。我不再急于赶路,因为知道那一天迟早会到来,而在那天之前,且让我在这生命的游乐场中玩够疯够体验够,才算不枉此生。
本文作者:沈熹微,感谢作者的倾心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