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柯是高尔基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品《伊则吉尔老婆子》中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借伊则吉尔老婆子之口讲述了三个看似不相关的故事:草原上云影的传说——人与鹰的儿子“腊拉”的故事,伊则吉尔老婆子自己的故事和草原星火的来历——勇士“丹柯”的故事。傲慢而自私的腊拉、白白挥霍青春的吉尔老婆子、一心为公的丹柯三个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探讨了“人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的哲理命题。在众多的评析文章中,绝大多数的文章都把丹柯作为一个完美英雄的化身,认为他始终执着坚定,勇敢无畏,勇于献身,认为小说为普通人树立了一个光彩熠熠的英雄偶像。而我认为,小说真正的感人之处在于它塑造了一个被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不断进行自我突破、自我超越、最后走向完美的英雄形象。它真实的展现了一个英雄的成长历程。在这个历程中,我们可以找到平凡人的天真,平凡人的软弱,平凡人的彷徨,以及面对自身弱点自我超越时的巨大痛苦。正因为如此,小说结尾时极其完美的丹柯才会跟我们这样的接近,才会更有力量的引领我们走向精神的高地。
就以上观点试做分析。
小说开端部分的丹柯是这样的率真、热情、积极、乐观。你听,这是丹柯年轻而嘹亮的声音:
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呢?起来,我们到林子里去,我们要穿过林子,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喂!嘿!……
丹柯具备了成长为英雄的一切素质。在危急险峻的生存环境里,在胆怯恐惧犹豫妥协的族人中间,丹柯显得这样的明朗而自信,上天赋予了他勇于实践的勇气和精神。但从丹柯的言语间,我们也可以明确的感受到:此时的丹柯可能会想到前行道路中外界阻挠力量的强大,但他一定不会想到来自内部的背叛和杀戮,他甚至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为他美好的理想而献身。此时的丹柯更多的是一个热血青年,他的目光中只是希望和力量,他还是一个不够成熟的领路人。
再看小说发展阶段,丹柯依然勇敢善良,但变得沉重、彷徨、矛盾、痛苦。
四周是一片黑暗,他们每一步都碰见泥沼张开它那龌龊的、贪吃的大口,把人吞下去,树木像一面牢固的墙拦住他们的去路,树枝纠缠在一块儿,树根像蛇一样地朝四面八方伸出去。
人们开始抱怨起丹柯来。
面对外界的困难,面对些许的抱怨,丹柯有足够的勇气,此时的丹柯依然快乐而安详。可是,当前行道路上的困难吞没了族人最初的热情和勇敢,当族人由怀疑到绝望、由抱怨到审问丹柯的时候,当族人要为自己的软弱寻找遮羞布、把怨恨出在正在他们前面行走的丹柯身上的时候,丹柯缺少足够的思想准备。小说这样叙述:
在树林的胜利的喧响下面,在颤抖着的黑暗中间,他们开始审问起丹柯来:“你对我们只是个无足轻重的、有害的人!你领导我们,把我们弄得筋疲力尽了,因此你就该死!”
面对同志的背叛,我们来看丹柯的回答:
你们说:领导我们!我才来领导的!我有领导的勇气,所以我来领导你们!可是你们呢?你们做了什么对你们自己有益的事情呢?你们只是走,你们却不能保持你们的气力走更长的路!你们只是走,走,像一群绵羊一样!
丹柯有英雄的睿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族人的弱点——缺少坚定的信念和足够的意志力。但此时的丹柯更多的表现得像一个常人,甚至是一个孩子。他有委屈,有气愤,有伤心,“你们说:领导我们!我才来领导的!”;他有埋怨,有责怪,“你们只是走,走,像一群绵羊一样!”。当族人们大声嚷着要杀死丹柯时,当丹柯明白“不能够从族人那儿得到宽恕”时,怒火在他的心中燃起来。丹柯的目光开始黯淡,他面临着重大抉择。
高尔基笔下的丹柯是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尽管作品采用了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但我们感觉丹柯依然是我们常人中的一个。我们可以深切的体会到他内心的巨大痛苦,因为他的感受是“人”而非“神”的感受,他的痛苦也经常会产生于我们的内心,我们甚至可以触摸到他那颗无比愤怒哀伤的心。正因为作品赋予了丹柯常人的情感,下文中丹柯的坚持才显得尤为可贵。
曾有人言:“人生的分界线就在这里,跨过了这一步就是英雄!退回了这一步就是懦夫!”“关键只在于那畏惧的一刻,你是选择战胜它,还是躲避他。”丹柯经过了极为痛苦的思想斗争,终于,博爱战胜了自私,高贵战胜了卑贱,光明战胜了阴暗,因为他“爱那些人”,“怜悯他们”,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赋予了丹柯博大的胸怀,族人的兽性越发让丹柯意识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要拯救他们”。于是,他战胜了自我,他超越了常人,让思想进入到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此时的丹柯才真正走向了成熟。在炼狱的烈火中,丹柯完成了精神的蜕变,从一个有着英雄潜质的普通人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英雄,一个真正能引领民众前行的先驱者和开创者。
小说高潮部分,丹柯毅然“用手扒开了自己的胸膛,拿出他自己的心来,把他高高地举在头上”。族人在这种“伟大的人类爱的火炬”照耀下,勇敢坚定地奔向了胜利。这正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所能呈现出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也正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所能创造的伟大业绩。
小说塑造了丹柯这个英雄人物的同时,也塑造了族人的群体形象。他们曾经快乐、强壮而勇敢,在平常的环境中,他们是一个又一个的丹柯;当困难袭来,他们天性中的软弱占了上风,犹豫退缩甚至不惜将自己的自由奉献给异族;当有人引领他们时,他们也会进行短暂的抗争;当困难加剧时,他们便显现了人类最恶劣的品性,背叛领袖,卖主求荣。他们的品性行为与丹柯形成鲜明对比,关键时刻的抉择,让族人堕落成魔鬼,而丹柯升华为天使。
高尔基创作这篇小说的目的,在于探讨 “人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的哲理命题。我认为,小说正是通过丹柯与族人性格发展过程的对比告诉我们:在人类的天性中,都有着伟大高贵和渺小卑贱之处,生活会给我们制造许多的难题,我们会经常面临艰难的抉择;那么,在困难面前,在关键之时,我们一定要像丹柯一样,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让伟大高贵引领我们前行,那么,再平凡的人也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英雄。对作品作这样的解读无疑是与作者的创作目的相吻合的,同时,也一定会对正在确立人生观的广大年轻人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读伟大作家的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是的,优秀小说会极大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情感,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小说丹柯没有呈现给我们一个高大全的英雄偶像,而是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的英雄,展现了一个英雄的心路历程。我们从丹柯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灵魂的高贵伟大,也可以发现自己品性的恶劣、意志的薄弱,也就更能体会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价值和意义所在。高尔基作品《丹柯》完美地诠释了“一个英雄的成长历程”,引人深省,催人奋进。
本文作者:依然5678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