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主人公大庭叶藏的一生,我之所以没有用悲惨这个词,是因为不幸的人或许会有称为悲惨的遭遇,而悲观的人好像注定应该活在困境中。
回忆起马克 · 李维曾经在《偷影子的人》中写到,人生因为柔软所以是个困境。我想,也正是因为柔软,所以曲折,泥泞,却可以自由塑形。和叶藏几乎完全相反的生活态度,价值观,爱情观,让我看这本书时心中略有阻塞,但我还是耐心把它看完了,并且强烈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在此之前,我无法想象完全将自己隐藏在面具之下,痛苦得活在不安和恐惧中会是怎样一种境地,叶藏或许圆润狡猾得可怕,但他却并从来没有得到狡猾者该得的丝毫,金钱,名声,女人,都曾对他透露青睐的端倪,而后又将他弃之如敝履。我说这些并不是为他博取同情,相反的,我深深痛斥他,因为这一切完全是他咎由自取。我知道《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生前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还有一篇遗稿《Goodbye》尚未完结。也许正因为是绝笔之作,我稍稍可以嗅到和理解全篇充斥的绝望气息,并且在阅读之前也做好了它不像《雪夜的故事》那样冷冷中有暖意的准备。然而当我翻完它,依旧被其中凉意冻结,为叶藏悲哀寂寞的性情,为他所谓家人好友自私功利的人情,也为这冷漠压抑的世情。
一个人活着,即使是躯壳,也要有自尊,但如果连灵魂都没有了,只是游荡的躯壳,要自尊做什么?我无法回答自己的问题,太宰治也没能给我答案。他塑造的叶藏落魄甚至阴森,虽然曾两度展现绘画才能却未被重视,患病后吸食毒品形如枯槁。他让人不相信世上有救赎,让全世界一起绝望,却在小说末尾借妇人之口形容叶藏个性率真,幽默风趣,是神一样的好孩子,无比讽刺,即使不是疯子,他也绝对不是正常人。
人的内心比理论复杂、恐怖得多。谓之贪欲,则不足够;谓之虚荣,亦不贴切。将色与欲两者并列在一起,亦不符实。
人心复杂至此,已经不能用文字确切描述。叶藏生而为人,却从出生那一刻便湮没于世。避于世人,惧于世人,同时融于世人。而世人是什么,不过是普通人的复数。他惧怕的是自己的同类,逢迎生命里遇到的每一个人,屈服,麻木,任命。人间失格,散失做人的资格,诚然不假。
知道么,顺其自然的软弱会变成彻底的绝望,而绝望之后,我希望有骇人的重生。
ps: 最后谢谢亲爱的骆驼,将这本书赠与我。
本文作者:一瓣彗心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