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美文

那一片涛声——读希斯洛普《岛》

  

“顺逆交错的时代,总有关于爱与信念的故事,在岁月的沉淀中闪着光。”


两周前的一个凌晨,我更新了一条朋友圈。这是我第二次读完《岛》。


九年前,《岛》横空出世,以其特殊的写作背景、独特的记叙手法和曲折真挚的情感,一度成为欧洲大陆的文学焦点。不久,这股热潮风靡全球。


2010年秋天,我正念初三,第一次读《岛》。麻风病的肆虐,命运更迭与轮回,时代下与生俱来的冷漠,无数次令人痛苦的离别与变故。这些无疑是那时书中留给我的印象深刻之处,受流行的青春文学的熏陶,我几乎是以一种悲悯的心情把结尾装进脑海里,甚至预见性地,让心中预期的由悲转喜的情节交替,与作者的思路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我认为自己至少应该读懂了《岛》,就理所应当地把这本书扔进了记忆。


直到两年后,《流放七月》开始连载。同样是一段尘封的历史,同样是几代人无法释怀的回忆,三十万言,字里行间流露着沉重的反思和时代背景的严肃气氛。我没有带入自己,可能是我无法体会类似他们的孤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爱情,以及他们的背负。作者在结尾写下“青春逝去之后,我们也将终结于历史。”


我想起了《岛》。


就是这样,在不同的时期回望来时走过的路,总会看到一些隐藏在时间之外的画面。


第二次读《岛》,画面中的斯皮纳龙格,不再是那个人们拼命逃离的悲伤之地。


一座孤岛,一艘船。也许这就是斯皮纳龙格存在的全部意义,麻风病是岛上人们心中一座没有枷锁的监狱。忍受病痛的折磨,面对赶尽杀绝的呼声和歧视滋生的冷漠,《岛》从一开始就将人心带入了一片刻满人性扭曲和悲剧的历史遗迹,绝望和恐惧之下,勤劳和生存是岛上不变的主旋律。


如果说美好的事物都是苦难结出的果实,那么斯皮纳龙格这座岛屿,它就是一种反向的乌托邦,人们因痛苦而集结,又因这份痛苦被紧密结合在一起。痛苦让人们珍惜当下的美好,痛苦也折射出了人性的光辉。


这样的希望与绝望共存并没有表现在文章原有的高潮和低谷里,而最令人扼腕的情节,是那些生在柔弱痛楚时代的人们,善却不得善报,稍纵恶便要毁于一旦。也正因如此,那种生活的希望、爱与善良的温暖,和坚韧的生命信念成为了读者与书中的人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探索和渴望。这种信念与那个时代所拥有的一切截然不同,甚至有些格格不入,它被这个世界抛弃,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疾病没有成为苦难和堕落的源头,反而催生出那个时代中可遇不可求的真挚友情、至死不渝的爱情、一代又一代人无私的传承和追求自由平等一点一滴的努力。


《美丽人生》中的一句经典台词,“然而人生的遭遇,比如动人心魄的周折和欢愉,或者零碎的分布在生活中罅隙的滋味,都是需要时间来催生和体验的。”


不知道每个人是否都有过华灯渐灭,尘埃落定的回眸。整个夜空最亮丽的景色就在眼前,然而无法触及到灵魂的背面,是的,黑暗之中,我们依稀能辨别的,是光亮的倒影。如果说历史是一场偶尔间断的放映,斯皮纳龙格就是隐藏在荧幕后面的风景。然而欢愉也好,苦涩也好,幸福和痛苦,这些个光亮的倒影终究会随岁月烟消云散,岛上的人们不可避免地会迎来新的人生,这是时代造就的伟大,也是时间特别制作的散场电影。


克里特岛的人们会重新回到他们陌生又熟悉的生活,


雅典人也许会在另一座城市追求着他们的追求,


村民们不会再隔着海水望着他们的村庄,


都能够忘记了,在漫长的归途之后,无论是否留有怀念。


那条幽长的海边通道还是会年复一年爬满藤蔓,教堂的侧窗偶尔会有海鸟停留,广场边的洗衣槽中积水依然折射着午后的阳光。时间抽离了欢声笑语,剩下一帧帧有声默片,在剧情之外蒙上一层记忆的尘埃,而伊莲妮和那些不幸去世的人们,也都将永久地消失在海浪和涛声中。


有回忆就有离别,有遗憾也会有欣慰。当所有情感慢慢凝聚,又在结尾平复,酸楚、感伤、无可奈何的时代遗迹和意犹未尽的历尽艰难,都是那些令人唏嘘不已的情节带给我们的,又一次的,不同的体会。只是偶然触碰的我们,在这样真实又遥远的岁月面前,反而更加无法释怀那样的曲折和结局。


憧憬里的过去和那时向往过的未来,在这样的字句里全都模糊了界限。也许在漫长的以后,我还能明白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和执念。


我再一次把这本书放进了回忆,还有那一片涛声。这就足够了。

本文作者:CuKP

Silence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相关图片
热门图文标签
热门图片标签
热门词条推荐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信息
柠檬酸♀
(0)赞
2017-03-25 02:03:46
相关专辑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