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康永在某节目真情发言,告诉大家“我们同志群体不是怪物”,而近段时间最为火爆的同性网剧又遭到以“不健康性导向”标签下架的处理。一时间,同性恋群体再度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就连在家吃饭看个新闻,可能都会看到和同志群体相关的内容。我是个爱与人讨论的人,一开始看到这种类似新闻的时候我会与父母谈论几句,可他们的反应着实让我吃惊,虽然早有准备听到他们的偏执言论,但真听到时候,还是让我很惊讶。在他们眼里,同性恋是邪恶的,是不堪的,是有违伦理道德的,甚至在某方面来说是种原始的动物行为。
当然,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或者说是理论并不能怪他们,我们说不知者无罪,我们这个社会对于同志了解太少,不仅不愿了解他们,还将他们一直边缘化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里,可以理解,“掩耳盗铃”“眼不见为净”嘛,只要我不看见你,我就可以权当你不存在。
但是,话说回来,我们在完全不了解一个事物或一个群体的情况下就贸然给他们下个定义,是不是特别的不公平?就好比我们走在街上,被人误会了,莫名其妙的有一群人跳出来对我们指指点点,进行言语攻击,我们肯定不会好受的。只是为什么同样的道理摆放到他们身上的时候,就不能替他们感同身受下呢?我会这么说是因为我身边就有几个同志朋友,在我眼里,他们是积极乐观的,是热爱生活的,和我们并无两样。那人们又有怎么样的资格和理由就说明他们是邪恶的?
“撑同志,反歧视”这句话刚出现的时候,更多是作为一句口号出现的,随着参与其中的明星越来越多,这便成了一种现象,大伙在网上支持的热火朝天,在现实生活里同志群体依旧像过街老鼠一样需要活得躲躲藏藏。也许我这样说稍微夸张了些,可的确我身边的一些同志朋友无论男女都是活得不够自在的,他们比常人更多了一份压力,这份压力来自家庭,同样也来自社会。
这也是为什么我刚刚说“撑同志,反歧视”只不过是种明星现象。我们的社会并没有接受他们,他们依旧是城市里的边缘人,被聚光灯照着,被人拿着放大镜看的边缘人。
今年过年回老家,初中同学说要聚会,都是一群多年没见的老同学,大伙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自然就会多喝几杯,酒过三巡之后,尴尬的气氛逐渐散去,大家聊天的尺度也越来越宽,不知怎的突然扯到了当年我们班一个瘦弱的男孩身上去了,我们暂且管他叫Q,那天聚会他没来,Q初中读书那会他就很直接的告诉大家他喜欢男生,那天围绕他展开的话题有无数个,大多都带有攻击性,例如“为什么他不去变性啊?”“可能他喜欢当人妖吧?”“咦,同性恋好恶心”“就是,我看啊他前世一定是妓女。”“为什么啊?”“不然这辈子怎么这么欠收拾,还要让人爆菊。”说完,饭桌上响起了一阵接着一阵的嘲笑声,我坐在那听着就觉得难受,你说要是当时Q也在,听到这番话后对他的伤害该有多大?满桌坐着的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连这样所谓被打开过眼界的人都如此带着偏激看待问题,其他人便可想而知,同志的生存环境有多艰难也就显而易见了。
人们为什么会觉得同志是邪恶的,这时候有人要说,因为他们喜欢滥交,败坏道德。事实上,滥交真的不只存在于同志群体,男女之间滥交的案例还少了吗?随便说个就是重磅炸弹啊,我想说那些你们懂的,对,就是你现在脑子里能够想到的那些著名的轰趴。
可能又有人要说了,因为他们之间的性行为会传播HIV,简直是人类的克星。一看就是初中生物没学好,HIV病毒的传播方式不只是性行为,还有输血传播和母乳传播,依照这样的逻辑,输血和哺乳是不是也是邪恶的了?帮人类孕育后代,如此伟大的母亲也是邪恶的了?性行为传播HIV,泛指的是不安全性行为,什么叫做不安全性行为,想必不需要我做过多的诠释了吧?更何况男女之间艾滋病感染的几率不会比同志之间的小。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社会传统理念里,传宗接代是男女结合最大的意义所在。因此关于同志群体,人们可以制定的第三条罪便是,他们是反人类的群体,因为他们即便结合了生不了小孩,长此以往人类将会灭亡,地球将会毁灭。拜托,同性恋虽然存在,但毕竟是少数,这么贸然的把世界维护和人类延续这么重大的责任挂到同志群体身上,显得太冒失了点吧。如果硬要说的话,异性恋不应该才是要担起这一重担的唯一人选吗?
看到没有,人们关注同志群体,永远只关注一个点:性。如果我们身边一男一女相爱了,会有人祝福他们,有人问他们相识相恋的经过,有人问他们未来的打算,有人问他们甜蜜的瞬间。而再回到同志身上,人们想到的,能问的,想问的,想探知的只有:性。
我们为什么会排斥别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带着偏见去看对方。好比在你曾经被留着黑长直头发的女孩伤害过,你的印象里留着黑长直头发的女孩心机都很重,结果你遇到任何一个留着黑长直发型的女孩你都嗤之以鼻躲得远远的,深怕别人会伤害你。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不了解同志群体的情况下,会有那么多人对同志进行毁谤甚至攻击,因为在他们眼里已经对这个群体的偏见,邪恶、变态、恶心、畸形,每一个字眼都刺痛人心。
要消除这种偏见不仅要从教科教育上解决,而且也要从社会教育上解决,因为其实这个群体离我们很近,近到他们有可能就是我们的同学,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家人,别让真实的他们被偏见所伤害,也别让他们因为种种偏见而活得痛不欲生。因为如果你愿意,真的可是尝试了解他们,你就会发现,真的我们并没有什么不一样。
“撑同志,反歧视”希望只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也不仅仅只是一种网络现象,而是成为一种行动,一种真真切切贯彻落实到我们生活中去的行动,虽然这需要花很多很长的时间,但没关系,罗马都不是一日而成,更何况这种需要万众一心的事情呢?
本文作者:彭加奇
自由写作人、主持人、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