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之所以不用公里而用海里主要是因为我们在远离参照物的大海上,有顺流逆流,顺风逆风的区别,由于伽利略不变性原理(惯性原理),我们根本无法判断自己的运动状态,距离和速度就更别想了,虽然说陆地上的单位很准确,但在海上没有任何意义。这时候海里就应运而生了。
由于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个大球体,后来聪明的人们想到用经纬度来表示,把地球地球椭圆子午线上纬度1分(一度等于六十分,一圆周为360度)所对应的弧长,定为1海里的长度。而由于每个国家的维度不同海里换算成公里的比例也不同,在赤道上时,1海里的长度最短,为1842.94米;在两极最长,为1861.56米。约在45度处,1海里的长度等于1852m。这也是目前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1929年国际水文地理学会议通过的海里的标准长度。但有的国家并不采用国际标准,他们有自己的海里标准,如下:1海里=1.85101公里(千米)(**标准)。1海里=1.85455公里(千米)(英国标准)。1海里=1.85327公里(千米)(法国标准)。1海里=1.85578公里(千米)(***标准)。
既然海里是海上的距离那么为什么船的速度是节呢?这还要追溯到16世纪,当时的海上航行已相当发达,但当时一无时钟,二无航程记录仪,所以难以确切判定船的航行速度。然而,有一位聪明的水手想出一个妙法,他在船航行时向海面抛出拖有绳索的浮体,再根据一定时间里拉出的绳索长度来计船速。那时候,计时使用的还是流砂计时器。为了较准确地计算船速,有时放出的绳索很长,便在绳索的等距离打了许多结,如此整根计速绳上又分成若干节,只要测出相同的单位时间里,绳索被拉曳的节数,自然也就测得了相应的航速。于是,“节”成了海船速度的计量单位。现代海船的测速仪已非常先进,有的随时可以数字显示,“抛绳计节”早已成为历史,但“节”作为海船航速单位仍被沿用。1节即等于1海里/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