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一词源于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根据董奉在庐山行医济世的故事而得。人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生时,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句来形容。近现代的一些医药团体、杂志刊物也常以杏林命名。杏林已成为医学界的代名词。
董奉字君异,是福建侯官人,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在诸多有关董奉传奇般的事迹中,最有影响的乃是他在庐山行医济世的故事。
董奉曾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热忱为山民诊病疗疾。他在行医时从不索取酬金,每当治好一个重病患者时,就让病家在山坡上栽五颗杏树。后来,庐山一带的杏林多达十万株之多。
董奉去世后,“杏林”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明代名医郭东就模仿董奉,居山下,种杏千余株。苏州的郑钦谕,庭院也设杏圃,病人馈赠的东西,也多去接济贫民。
随心一句: 每颗珍珠原本都是一粒沙子,但并不是每一粒沙子都能成为一颗珍珠。
随心一句: 不管我多努力,迩始终站在我触摸不到旳地方。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若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分享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