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籍和狼藉是近义词,表示杂乱不堪,乱七八糟。古文中籍与藉是可以通用的,所以两个都是正确的写法。
例如:
1、表示纵横散乱的样子。
《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席,履舃交错,杯盘狼藉。
唐·元稹《夜坐》诗:孩提万里何时见。狼籍家书卧满牀。
2、指多而散乱堆积。
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屯田广远,仓蓄狼籍,一虏为盗,恐成大忧。
清·刘大櫆《乞里人共建义仓引》:故虽粟米狼藉,而终岁之用,犹苦其不给。
3、比喻行为不检,名声不好。
《旧唐书·刘崇鲁传》:前日杜太尉狼籍,为朝廷深耻。
李劼人《天魔舞》第十三章:声名狼藉了,还有人要我教书吗。
4、形容困厄、窘迫。
宋·司马光《遗表》:今溃败失亡,狼藉如此,而建议行师之人,晏然曾无愧畏,或更蒙宠任。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三集·西泠太瘦生偶记》:狼籍烟花十七春,不堪回首堕红尘。
没有到过昆明的人,总以为这地方四季皆好,在这里住久了的人,却以为冬天最美。冬天无风无雨,天空最高最蓝,花色最多最妍,滇池五百里,水净沙明,山上无云霭,数峰青碧。说西山如睡美人,也只有这时候最像,偶然一抹微云,恰如一袭轻纱,掩映住它的梦魂,或者如一顶白羽冠冕,罩住它那拖在天边的柔发,只是更显出山色妩媚罢了。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由用户上传分享,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