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贯钱等于1000文钱。古时的铜钱中有方孔,常用绳子穿着,每1000枚铜钱1串叫一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鉴定成色的金属称量货币逐步不适应,而被金属铸币所取代。**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方孔钱(铜钱)是古代钱币最常见的一种。
货币单位“一贯钱”的由来
**古币大部分为方孔圆钱,为携带方便,一般都用绳索串起来。“贯”的原意就是穿钱用的绳索。魏晋南北朝时期,铜钱的流通单位开始以“文”计算,一个小铜钱称一文,1000个铜钱串在一起则称为一贯钱。这种计数方法一直延续到宋朝初年。后来,由于铜、铁钱并行,以及折二、刍十型等钱币的出现,宋代一度把一贯钱定为770文。清代一贯钱又称为一吊钱,开始规定“一吊千钱,半吊五百”。清代后期的**出现过“三十文为一百”的情况,一吊(贯)钱实际上只有300文钱了。《朝市从载》中有一首诗写道:“皇都徒把好名沽,大话连篇他处无,五十京钱当一吊,凭谁敏慧也糊涂。”可见50文钱被冒充为一吊。
"爱之深,恨之切",哪怕我掷地有声地威胁你:"如果你敢胆欺骗我,我一定不会原谅你!"可当无情的事实真的摆在眼前,我却对自己说过的话采取忽略不计的做法,努力想让自己忘记那段被谎言牵着鼻子,被你耍得团团转的痛苦日子。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由用户上传分享,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