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隐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孟子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人见孺子将入于井,都会有怵惕恻隐之心,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人人心中皆有仁的端倪,同理而言也都有礼、义、智的端倪。正因为人心有这样的端倪,所以人性都是善的。也正因为人性本善,所以修养工夫就是要寻求本心的善,只要挖掘出内心深处仁的端倪,仁德就会到来,“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的学说与孔子相比,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圆融的程度,所有论点都相辅相成,互为依据与结论。而孟子的“四端”说,就是孟子所有学说的理论依据。
一个人自以为刻骨铭心的回忆,别人也许早已忘记了。
本站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由用户上传分享,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