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图说娱乐 > 影视

人民的名义第二部小说结局 李达康原型**续集黑化成**

小说《人民的名义》的腰封上,印有潜心八年、六易其稿的字样,从一个侧面也验证了周梅森这本新作出版的不易。在过去几年,周梅森断断续续写了不少手稿,但都一一封存在抽屉中,也做好了永久不被读者看到的准备。2014年,最高人民***影视中心的**找到周梅森,希望他能写一部**题材的作品。但是,这个提议却被周梅森回绝了。

当时的周梅森卷入了2014年的一起民企倒闭,他隐名持有的徐州当地一家银行的股权,被代持的民企朋友**抵押了,他资金链断裂,银行要收股权,周梅森就此卷进了两年多的股权官司。后来,与之相类的股权官司被写进了《人民的名义》,周梅森犹如小说和电视剧里股权被卖掉的大风厂工人们一样,损失了此前几十年赚的钱。

最高人民***不仅为周梅森出了题目,还提供了采访等方面的条件,包括让周梅森到**里跟那些被捕的厅**们聊天。见识了太多的****后,周梅森的笔下并没有把他们脸谱化地描写成**,他更想展示这些****们最后是怎么走到这一步。

例如小说里的省委**、****李达康,周梅森将他塑造成一个耿直的好官形象。李达康将所有的心思全扑在了事业上,不****。但他同样也是一个非常强势、不愿意被监管的**。这个人在《人民的名义》中还是一名好官,而这种强势的个性,也会令人担心他最终会走上**的道路。周梅森已经在小说里埋下了伏笔,如果有续书,李达康就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名**。

  达康**在本剧中是个正面角色,然而,达康**的身上,多少有一点原云南省委副**、昆明****仇和的影子。仇和是****上一类**的**,喜欢说一不二,没黑化之前是**的闯将,黑化之后就成了祸害一方的顶级恶霸。

  仇和在宿迁任**、****时,曾大刀阔斧的推进**,创造了苏北落后地区的经济奇迹,一手制造了宿迁模式。现实中的仇和,手腕一点不比达康**软,对GDP的追求也一点不比达康**少。

  仇和在宿迁最富争议的举措,是卖掉了公立医院、学校、幼儿园。据**报道,他曾说过一句话让全国哗然:宿迁515万人民所居住的8555*方公里的土地上,只要可以变现的资源或资产,都可以进入市场交易。2001年起,宿迁全市开始强力推行**,公立医院、卫生所、学校、幼儿园等纷纷变成民营。这就意味着,这些机构里的所有工作人员,都不能再吃财政饭了。

  **不作为区委**
  
  这些事彻底搅动了昆明官场。多名***告诉**,仇和喊开会,所有人跑步下楼、出门、上车,一个都不敢迟到;女**随仇和调研,不敢穿高跟鞋,否则跟不上;没人敢关手机,一位**睡着了,没接到*****半夜打来的电话,第二天就受到仇和批评;一个下大雨的中午,仇和撑把伞,一个人站在马路上观察,看到垃圾车里的垃圾顺着雨水往下流,就打电话给正在吃饭的环保**,要求立刻解决……

  就地免职****
  



  ——摘引自《仇和陨落:宿迁模式的进退》新华网

  在原著小说中,李达康在汉东省落后地区当***时,特别喜欢说法无禁止皆可为,现实中的仇和也喜欢这个姿态,在大刀阔斧的推进**时,不拘于形式,也不在意官场的潜规则。在他履职过的宿迁和昆明两地,当地民众对仇和的作风常常拍手称快,对仇和的感情也非常复杂。

  本剧小说中,在最后深化主题时,曾有一段本剧中踏实为民的好官易学习,与达康**的长谈。当时的易学习已经升为京州市****,负有******李达康的责任。易学习言辞恳切的指出,李达康这种处处为GDP考虑的做法,客观上让他成为了****的保护伞,闹得两人不欢而散。

  本段或多或少也为现实中的李达康最后的黑化,埋下了伏笔。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相关图片
相关单图
热门图文标签
热门图片标签
热门词条推荐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信息
lang大冒险
(0)赞
2021-03-31 13:01:01
相关专辑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