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被誉为十大名茶之一,以茶树的嫩芽采摘炒制而成。通常喝茶讲究茶汤越清亮越好,但喝起信阳毛尖来却恰恰相反,以茶汤浑浊为上品,并形成了独特的“小浑淡”之说,即茶条细小、茶汤浑浊、清淡。
取3-5g茶叶投入杯中,倒入85摄氏度左右开水冲泡后,第一道茶水可倒(就是洗茶),再加入白开水即可品饮,味香宜人,茶汤饮至三分当中一个时,加添开水再饮,一般可加开水三至四次,味道最好。
茶的用量。沏茶时用茶量,可因人而异,但不能太少。一般情况按三分茶七分水或四分茶六分水的比例用茶。
喝信阳毛尖茶,对茶具的要求并不高。为了观其色,闻其味,用透明的玻璃杯或白色的瓷杯即可,不能用带盖的杯或壶,因沏信阳毛尖茶时不能捂、盖,要不然汤、叶变黄。
把适量的茶放入杯中;
把开水(水温可高点)倒入杯中(半杯量即可)摇晃摇晃等茶叶快要沏开时(时间不要太长),将杯中的水倒掉(水可倒干)。其目的是除去茶的土味和漂浮出的杂物;
用适当温度的开水沏入杯中,等茶叶沏开后即可饮用。但杯中的茶水每次不能喝干,只喝茶水的1/2,然后倒水。其目的是保持茶的浓度适中。信阳毛尖口感纯正,色味具全,而信阳毛尖价格也不是很贵,当然要买的正宗的信阳毛尖才好。
“很多消费者只重茶叶外形,于是一些茶农和茶商专做单芽,茶商又以单芽误导消费者,形成了恶性循环。”
茶农们为了追求茶叶的小,在制作过程中过度揉捻,使茶毫脱落和茶叶破碎,从而导致茶汤变浑。同时,茶农加工过程中揉多抖少,杀青前摊晾失水不够、杀青不透都会导致汤浑。
“这不仅是制茶技术的问题,更是信阳毛尖茶叶标准的问题。”河南茶叶协会高级顾问李伟说,“春茶中明前茶的白毫最多,茶农们只采明前茶的芽头,这才是产生‘小浑淡’的原因。”“他们生产销售的汤浑、味涩、味淡、生青气重的信阳毛尖,不能**信阳毛尖的水准,应该得到纠正。”李伟说。
他告诉**,1982年河南省供销社制定的信阳毛尖最高标准是“一芽一叶初展”,但到了2008年信阳毛尖的“国标”出台时,信阳毛尖的最高标准变成了“85%以上单芽,其余为一芽一叶初展”。
对于这项“国标”,赵凡国认为这是错误消费观念和畸形市场导向的结果,这份“国标”的制定也并未征求广大茶农的意见。采访中,一些信阳本土茶友认为,判断信阳毛尖好坏最有说服力的标准就是口感:“尖刚刚长出,品相确实很好看,但味道却没出来,口感自然很淡。真正好喝的,是一芽一叶或多叶,茶香汤清,回味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