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炙是一种是中医的一部分,很多人利用艾炙进行治疗,也有一些人利用艾炙进行身体的调养保健,作用与功效有很多,大家可以学习了解一番。
醉酒者:
对于醉酒者来说,是不建议进行艾灸的,因为艾灸时点燃的艾柱在人体表面进行温热灸,期间要注意避免烫伤,醉酒者情绪不稳定,很容易挣扎乱动,由于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这时候艾灸可能会导致烫伤,其次醉酒后人体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比较强,这时候艾灸容易加重**脏器官的负担,不利于醉酒者健康。
皮肤炎症者: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进行时需要确保皮肤完整、没有受损,因为通过艾柱加热刺激体表来起到活血通络、行气、散寒的功效,醉酒者容易被艾柱温热刺激到,从而加重皮肤的受损程度,或者导致伤口炎症加重。
经期女性:
艾灸能够行气活血的作用,本身**量较多的女性,在月经期间艾灸,容易导**量更多,不利于健康,所以经期女性是不建议进行艾灸的。
大汗淋漓者:
要知道艾灸具有一定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作用,艾灸期间会出现发热、出汗,也会有口渴的感觉,大汗淋漓者进行艾灸,会导致身体缺水、口干舌燥,一般建议大汗淋漓者休息30-60分钟,待身体恢复*静,身上的汗液会发干之后,补充一些水分再进行艾灸比较好。
过饥过饱者:
人体在艾灸的过程中,身体的血液循环会加速,身体能量消耗的比较快,人体在过饥的时候,身体非常容易疲乏,这时候进行艾灸很容易导致低血糖、头晕眼花等情况;其次就是过饱也不是做艾灸,艾灸后气血运行于全身,带走了部分胃部的气血,会影响人体肠胃功能,这时候进行艾灸不利于身体消化,可能会导致胃部不适,一般建议吃饱后1-2小时再艾灸。
孕妇:
艾灸主要是艾草制成的,艾草属于一种冲药材,具有一定药性,艾灸的过程中会产生烟雾,孕妇吸入之后可能会咳嗽、不适;其次烟雾颗粒吸多了也不利于母婴健康,所以生活中孕妇是不建议进行艾灸的。
高热发烧者:
高热发烧者需要进行降温、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患者身体脱水,并且需要及时送到医院救治;这时候进行会加重身体失水,从而加重其不适症状,所以高热发烧者要避免艾灸。
阴虚内热者:
艾灸作为一种中医养生疗法,具有一定温补阳气的作用,对于热性体质的人群来说,这时候进行艾灸,很容易加重其不适症状,导致其出现上火、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小便短黄、发热等症状出现。
1、有麻感、穴位冒寒气
灸后膝盖处有向外冒风感或发麻感;还有艾灸命门穴或肚脐是涌泉穴发凉,属风邪外排或寒湿气外排现象。
2、红白相间斑点
如果灸后皮肤潮红不均匀,潮红中间夹杂大小不一的浅白色斑点,有的甚至白色多红色少!这是由于局部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提示要继续进行艾灸治疗,直到灸处温热感增强,灸后皮肤白色斑点消失,出现均匀的潮红、汗出为一个疗程的充足剂量。
3、皮肤成片潮红、有水汽
在艾灸过程中,穴位周围皮肤还会出现成片的潮红,甚至有水汽,手摸起来有潮润的感觉(一般在用灸盒或灸罐施灸的情况下出现这种现象,艾灸悬灸较少出现这种反应),这种反应多是表明一次的灸量已经相对足够,可以停止本次施灸。
4、出现皮疹,发痒
如体内湿气较重,灸治过程中面部或身体上会出现小皮疹,并且发痒,这是体内湿气外排的表现。此种情况可继续施灸以观察,如皮疹自行消退则罢,不退或加重则可加灸曲池、合谷。
很多艾灸新手并没有艾灸最佳时间的概念,大多是想起来什么时候艾灸,就什么时候灸,我曾见过半年12点还有人在艾灸的。
据《内经·灵柩》记载:古人将一天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时期,早晨为春、日中为夏、日落为秋、半夜为冬。按照具体时间来分便是:
** 3 点到上午 9 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
上午 9 点到下午 3 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
下午 3 点到晚上 9 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晚上 9 点到** 3 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
上午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都开始升发,借助这个时间艾灸可以事半功倍,特别是针对阳虚、气虚质的人,如怕冷,手足不温,免疫力低、大便不成形等。当然根据不同体质和病症,艾灸的时间也不一样,如调理脾胃功能,可以在早上 9-11 点灸,养肾在下午 5-7 点灸,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
一般艾灸养生保健一般为:上午 9-11 点;下午 2—4 点为宜。讲完这个顺序,可能一部分人马上就想行动起来;还有一部分人就想问,老师我怎么才能知道我到底适不适合做艾灸呢。我从事中医这么久以来,见过上千人的人问到,所以在这里我把想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做艾灸的人做了个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