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项基本原则:主食要色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类对白色有了一种执着的追求。皮肤以白为美,面粉以白为贵,甚至喝牛奶,也喜欢颜色发白的而不喜欢发黄的。
其实,大自然当中的植物品种,本来是百花齐放的。就稻米而言,有黑米、红米、绿米,我们所吃的白米实际上精磨之前表面也是淡黄色或淡褐色的。玉米有黄粒、白粒、紫粒、红粒;豆子更是色彩繁多,甚至有各种花纹。只不过,由于人类的偏爱和选育,其中某一个颜色占据了压倒优势,其他颜色的品种就成了“****”。
经过精磨,去掉了外层30%以上的有色、粗糙部分,用麦粒的芯部磨成的白面粉已经够白了,甚至能称为“雪花粉”。但是消费者还不满意,因为正常的小麦粉无论怎么白,都会带有一丁点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尤其是烹调之后,会显现淡淡的黄色。于是,人们以“没有最白,只有更白”的精神,大力拥戴各种“增白剂”。超市里的馒头常常是白得耀眼,这种馒头毫无疑问是增白剂超标的产品。由于增白剂具有强氧化性,它在破坏胡萝卜素的同时,也会破坏面粉中的多种维生素。
其实,大自然当中的天然色素绝大多数都是好东西。比如说,黄色一般来自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能够转变成维生素A;不能变成维生素A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也是很好的抗氧化物质,能帮助保护眼睛和心脏。又比如说,紫色、红色和黑色一般来自花青素,它们是水溶性抗氧化成分,对于减小癌症和慢性病的风险都很有帮助。
中医常说,五色入五脏。这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不同颜色的食物,对身体的好处各有不同。如果颜色多样,就能得到食物中更全面的营养保健成分,当然对健康有好处。假如只吃白米饭和白馒头,虽然容易消化,却几乎不能提供什么保健成分。如果吃颜色多样的粮食、豆类和薯类,保健价值就完全不同。
测定表明,豆子的抗氧化活性和豆皮的颜色很有关系。颜色越深,抗氧化活性就越强,保健作用也越强,比如说,都是大豆,黑豆比黄豆的抗氧化指标高4倍以上;都是淀粉豆,小红芸豆的抗氧化作用是小白芸豆的5倍以上。大米也有类似的效果,黑米与白米相比,抗氧化作用明显强得多。中医说黑色食物补肾,很可能就与这种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