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是大家熟知的作家,她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但张爱玲的经典文章一直被人们欣赏和传诵。早前张爱玲居住在**,后来去***过了她的晚年生活。对于张爱玲的晚年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在文学界有很多种的说法,但张爱玲的生活并不是很穷困的,她和杂志社一直是有合作的,只是她喜欢简单的生活而已。
张爱玲晚年生活照片:
1920年0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09月0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她的华丽一生照亮世人,而她晚年凄凉孤独,令人扼腕叹息!这样一个文坛享乐**者,为何却成为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本组图将为读者解开张爱玲晚年生活的神秘面纱。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晚年张爱玲在**过着隐居的生活,但她仍然无法摆脱生活中“咬啮性的小烦恼”,因为跳蚤(虫患),她多次搬家(迁居,为了行动方便,东西全扔光),甚至住在酒店里。晚年张爱玲怕与人来往,怕接电话,怕写回信,即使姑姑的来信,也积压了好长时间才拆阅。
读《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好像懂得了张爱玲,一位女作家晚年的寂寥时光,被牙病、皮肤病、头痛、脚肿等疾病缠身。张爱玲的晚年,她不断地放弃人生中多余的东西,用减法捍卫自己的尊严。
上世纪90年代,由于夏正清的推介,从**吹来的文学史的风,让张爱玲重新回归读者的视野。那时,读过一些张爱玲的小说和散文。这一次,借着庄信正先生的这本书,拉近了与张爱玲的距离。通过两人的来往信函,可以了解张爱玲的作品、出版、阅读、生活点点滴滴。庄信正不仅在生活上给张爱玲很多帮助,在作品出版和修改上也给了很多中肯的建议。
1982年,庄信正给张爱玲报告心得时,重又提到《色·戒》里用曲笔来处理女主角王佳芝一事,于是引发张爱玲在7月5日给他的信中说:“……《色·戒》中的佳芝本来心理不正常,因为为了做特工**了童贞,而同伙的同学对这一点的态度不好,给了她很大的刺激。英文有句名言:‘权势是一种**’,我想也是,alove potion——应当添进去,多谢间接提醒我——佳芝多少有点爱易先生,性方面也OK。”
1988年8月3日,庄信正在致张爱玲的这封信函中,还注释到一个非常八卦的事情,有一位女**搬进了张爱玲的公寓,租住张对面的房间,刺探张爱玲饮食起居的生活状况。这个女**叫戴文采,时为《美洲中报》的编辑,她是张爱玲的铁杆粉丝,采访的请求被拒绝后,费尽心思接近张爱玲。于是,租住张爱玲对面房间,借机观察、偷窥、跟踪,甚至每天扒拉张爱玲丢的生活垃圾,写出了报道《华丽缘──我的邻居张爱玲》,在《美洲中报》连载。很多张迷痛恨戴文采这么强悍、前无古人后有仿者的狗仔式猎取**,另一方面,又从戴的文章中,获得了非常精准、琐屑的张爱玲的生活记录。
更有意思的是,从庄信正先生的注释中,可以了解张爱玲的生活细节,这对张迷来说,弥足珍贵。比如饮食方面:“她(张爱玲)饮食不正常,只吃店里买来的pies,对经理说吃别的东西会吐。我告诉(林)式同她多年来时常生病(主要是感冒);吃东西异于常人,往往只吃蛋糕、饼干之类。”正因为如此,庄信正在信中给她忠告:“觉得还是能力求*衡,如蔬菜、水果、牛奶、鱼类都可常吃,光吃蛋糕会失之偏颇。”
庄信正最后一封给张爱玲的信写于1994年12月16日,谈到于青的《张爱玲传》,“认为抄资料太多”。1995年9月8日(**的“中秋节”前一天),张爱玲孤身一人,死在公寓的床上。中秋节的月亮,再也照不到这位**的女作家。9月10日,庄信正买到《张爱玲散文全编》和《李鸿章家书》,可惜这两本书已经无法邮寄给张爱玲了。
想起张爱玲的名句:“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三十年前的苍凉已经随风而逝。传奇未完。
张爱玲晚年靠什么生活:
张爱玲虽然已经去世近20年了,但在华人读者群中,她永远是一个传奇。在正在举行的**贸发局主办的2016**书展上,张爱玲的书、研究张爱玲的书、张爱玲与他人的书信集、弟弟回忆姐姐张爱玲的书,都受到了读者的关注。其中,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以朗先生整理的张爱玲遗作,自然也最受关注,比如近几年被陆续发现整理出版的《小团圆》《异乡记》《重返边城》《雷峰塔》《易经》等。这些作品,让广大读者阅读张爱玲不再局限于《半生缘》《倾城之恋》以及《红玫瑰与白玫瑰》,而呈现出张爱玲后期的创作面貌,对读者和评论界更完整地认识张爱玲带来文本上的**。
2016年7月23日,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以朗与著名张爱玲研究专家、学者止庵,在**书展上举行了一场有关张爱玲的文学对谈——“张爱玲文学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对谈之外,华西都市报**分别采访到宋以朗和止庵。对于当下关于张爱玲遗作的各种意见、质疑,张爱玲晚年经济状况猜测的传闻,以及最新整理出版的张爱玲遗稿等话题,两人都给予了自己令人信服的解释和观点。
别再说“晚年穷困潦倒”了税单证实“她不穷的”
早在2011年,宋以朗在**家中接受华西都市报****时就曾透露,张爱玲还有90万字的书信需整理,其中60万是张爱玲与宋淇夫妇(宋以朗父母)互相写给对方的,此外包括张爱玲写给姑姑的信件。7月23日,**再次问及该批书信的整理进展,宋以朗说,“录入电脑的工作已经完毕,但是还没有具体的出版时间。因为书信出版涉及到的问题很多。 因为书信不仅仅是两个人写信来往的事情, 通常是涉及到其他人。这就有点复杂, 涉及到第三者的版权授权问题。此外,还有一些涉及到的点,需要多方核实、注释。一旦弄好,就可以很快出版。如果没有弄好,不会匆匆忙忙出版。”
张爱玲遗稿手迹
了解情况的止庵透露,“张爱玲与宋淇夫妇的来往信件,据我所知,已经整理了好几年。因为他们的手写信,要一一打字录入电脑,很多字很难辨认,还要校对。目前已经录入电脑,接下来需要大量的校对工作。”对于这批书信的出版,研究张爱玲很有心得的止庵给予很高的期待,“这些书信时间跨度很长,从1955年一直持续到1995年张爱玲去世前几个月 。所以这些书信的价值,对于了解张爱玲生命后40年的真实生活状况,会起到很大的澄清作用。
比如,一些人写文章评论或者传闻说张爱玲“晚年经济状况”,说她穷困潦倒,让很多读者信以为真。其实,你看她写给宋淇夫妇的信里面,能看出晚年的她一点也不穷。绝对不能说她晚年穷苦潦倒或者窘迫。跟她合作的**地区的某家出版社,对她很不薄。她晚年在**的生活,之所以过得很简单,那是她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对于止庵的解读,宋以朗表示认同,“关于张爱玲的晚年财产状况。一直都有很多说法。***个说法说,张爱玲去世后,只有几块钱 。这绝对是错误的。我看到她的出版版税单子数字,她不穷的。她晚年不喜欢花钱,不喜欢买东西。 因为买了东西,让她搬家很困难。她晚年搬家很多次,往往搬家提着东西就走了。”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