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渴望被承认,也就是别人的目光,但是同时,当别人的目光围拢过来的时候,他又感到窒息,感到不自由。获得承认和追求自由之间,有一个多么辩证的关系” 』BY刘瑜《送你一颗子弹》
这几日算是真真体会到这样一种感觉。似最初的豆瓣用来读书一样,寻了片刻这个安静而更加纯粹的地方专门来练笔也是缘于此故。
为什么要默默写?在一些已经有了老友或是三次元同学朋友存在的平台,他人对你文字的感受或多或少都会参杂对你本人的认知在内,有时候甚至会脱离文字本身。而陌生人不同,你姓谁名谁,年龄几何经历几多,他都是不知道的。无论褒也好贬也罢,便皆是对于文字本身。这帮你更好地认识自己。
这种不被熟悉的目光注视,默默的一个人改善和提升自己的感觉真好。不会因为害羞、拘束或者暴露自身的愚蠢而不敢表达。心有所向,不若自成。或许永远都抵达不了,然而,在路上,便足以让人满心欢喜。无论怎样,至少要成长为自己喜欢的人。
之所以想在无人认识、关注的平台,也不积极去做网络上的社交,是觉得,读书和写作,向来该是件安静的事情。无意间的邂逅自然是会令人感觉欣喜和美好,然而基于生活中的窥探和追逐,实在是会让人感到惶恐,也怕原本的感受最后终于在那么多熟悉目光的注视之下,变成了姿态。
作为一名非以笔杆子吃饭的爱好者,读书和写作从来都不该是为了迎合谁的口味。
读书时候的思绪总是信马由缰,一两句触心之话便可让你感慨万千。这也是我给这本书高评的一个原因。
虽然许多人说刘瑜的这本《送你一颗子弹》,内容同书名一样充满了泡沫,有些女博士卖萌哗众取宠的味道,与《民主的细节》水平相差甚远,但此书的评分仍然意外的很高。我原是想打五颗星的,但想了想自己评书向来主观的很,莫不要给旁人造成了误解的好,于是忍痛减下一颗。
是的,这本书似是没有什么大智慧在内的。反而只能说是一个聪明女人在和你闲话家常,聊聊政治历史,也谈谈普通生活,或者她对这样那样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的感受。 但真正的智慧,从来不是用来被束之高阁的。
有一点我们需要承认的是,和一个睿智的女人聊天是非常舒服的。刘瑜本身在政治方面有的带着女性特有气质的见解,以及其对生活所有的不慌不忙的点点滴滴的随想,使得“瑜迷”渐增。
我并非其中一员,或许换了她别的一本随笔时评我的评分会毫不犹豫打到三星。然而幸运的是,这本书的所谈所想,恰好都说到了我的心里。要知道,在这个人与人的理解愈发南辕北辙的世界里,这是何其有幸。
也有人说,现在的许多时评、杂文、随笔,都只能称得上是快餐文化,放在网络上即兴读一读尚可,承载到书页上,是经不起时间的打磨的。这个观点我十分认同。但自己初读心动,然后入手的同类书籍还是不在少数。
怎么讲呢,或许就是觉得,那个时候,遇上了个能同自己聊一聊的朋友。
若继续引用作者在书中的话概括,这种感觉是,
“如果要给美好人生一个定义,那就是惬意。如果要给惬意一个定义,那就是三五知己,谈笑风生。”
亦如在我们的生活中,既需要一个睿智的长者来指导人生,也需要志同道合的同龄朋友在一起,哪怕只是随口八卦,漫天吐槽。有的书籍是用来收藏、用来学习,甚至用来膜拜和崇敬的,也有些书籍,是来同我们做朋友的。两者都很重要,两者都不可少,是为惬意。
没办法,谁让我在这个时候,遇到你。
本文作者:语十七
何不取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