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太久太久没有停下来静一静,想一想了。那就借着跨年这档口还是记录一下吧。夏天的时候逛书店,偶然看到‘理想国’系列的一本书皮上写着“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当即决定买下这本浅蓝色封皮的小书。抽了点时间读完才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好吧,当初被封皮这句话感动了一把也算是值了。毕竟还是有收获。最近这段时间,最温暖的时间点应该还是跟亚、徐哥在咖啡馆的那个下午。只有那时候我可以不为了说话而说话。静静地看着她俩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偶尔插几句话。被嘲笑或教育一番也觉得有点意思。
小时候,大人常常会说,脑子太久不用会生锈的。呵呵,现在我的脑子已经生锈好久了。习惯真的是个可怕的事情。就像说所有的事情不是因为你看开了才变得无所谓,而是你无所谓了才看开。当人一味的妥协之后,平淡得可怕。黄庭坚当初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我想,现在我应该就是面目可憎吧!《超体》里面讲,如果脑力完全开发到百分之百,那人就已经超越了物质存在本身。那什么才是物质存在的证明呢?就像已经过去的2014年,你那些经历过的时间片段都是靠什么证明的。电影告诉我们不是物质而是时间,时间是一切物质存在的唯一度量衡。人只会用简单的数字、哲学甚至神学去揣度宇宙洪荒的深不可测。那在人有限的时间里,最重要的莫过于争取时间了。细胞就跟人一样,在时间长河里常常只有两种选择:”永生”或是”繁衍”。当自身觉得条件不足的时候就会启动自足的自我管理系统,以达到”永生”的目的。当条件充裕时,自然的选择便是繁衍。分享传递”知识”是生命的本质。很多时候人都觉得自己是独特性的存在,其实不是。就像说不快乐的人往往不是欠缺改变现状的能力,几乎都是因为懒和怕。所以,就混和等。结果常常是一辈子都笑不出来。这在哪个物种都是具有普适性的。
某天一个人去看《蓝色骨头》,想也知道这种电影的上座率极低。电影院跟包场似的,不过很庆幸地是看到了一个40多岁的大叔。一看就知道是崔健的粉丝,或许曾经是。想想,也只有这种人才能最深刻的体会《迷失的季节》里面的歌词:太可惜,也太可气。我刚刚见到你,你是春天里的花朵,长在秋天里。到《蓝色骨头》里面的,并不可惜,也并不客气。我就是一个春天的花朵,就长在一个春天里。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段挥之不去的伤痛记忆。沉浸其中还是越走越远,这种被崔健称为重创性失忆症的心理,就是说某时的伤害在此时并不是特别的明显,而它所带来的影响会在某一天突然爆发,而且是这种感觉会越来越强烈,甚至可能会影响你的一生。而且这种意识会被放大很多倍。真正伤悲的地方是你在时光的隧道里不知道出口在哪,茕茕孑立。
看到四川小哥的那段独舞对于一个完全不懂音乐的我所带来的震撼是非常巨大的。没有多少人有勇气去争取,求而不得的苦痛也并没有太多人能够去坚持。希冀着“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可是到最后,你可能更痛彻地觉得,命运不是风,来回吹,命运是大地,走到哪你都在命运中。
像汪国真说的,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而根据伊斯特林悖论来看:整体而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更多的钱确实能让你更幸福。在经济发展和主观幸福感的增长之间存在重要的关联。但衡量繁荣的真正尺度是时间。所谓穷就是负担不起以足够高的价格卖掉自己的时间来购买自己所需的服务,所谓富,就是不光能够买到自己需要的服务,还能买到自己想要的服务。但是自然选择是一种保守的力量。大部分时间,人的自然选择不是要改变物质,而是用来延续物质的。所以知识从来不是浓缩或综合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不完整甚至往往是自相矛盾的知识比特的形式,为不同的个体所占有。
很多人都听过那句话,时间治愈一切。可是治愈的时间有多长?弹指一挥间,刹那即永恒,每一个瞬间,到底哪个比较长?后来看书上说,一刹为一念,大概有0.018秒,而瞬间大概有0.36秒,弹指最久有7.2秒。你的人生常常就在一刹那,也就是你一转念间做了选择。而选择的结果就必然是花更多的时间去承担结果。选择工作,选择对象,甚至小到一顿饭吃什么,都是你自己选择的。
年底了,很多朋友又开始被家长、亲戚朋友各种催了。对象找好了没?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娃?一个比一个难回答的问题扑面而来。按常理来讲, 性是肉体生活,遵循的是快乐原则。爱情是精神生活,遵循着理性原则。而婚姻是社会生活,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这是三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而婚姻的困难就在于怎么样在同一个异性身上把三者统一结合起来。这个难度,想想也是醉了。好吧,还是那句老话,都交付给时间吧!
2015,焕然一新,你好!
本文作者:颜一末
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